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84|回复: 1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末立宪实录和小学课本复习(图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12-2009 08:0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发信人: fttt (fttt), 信区: square
标  题: 清末立宪实录和小学课本复习(图文)
发信站: 一见如故 (Thu Mar 12 15:36:24 2009), 本站(yjrg.net)


外部图片: http://www.unicornblog.cn/attachment.asp?path=0/2009-3/11101121955.jpg                                       


1906年9月1日,清廷宣布“预备仿行宪政”,预备立宪开始,应天顺人,这是晚清继同治变
法、戊戌变法后第三次政治体制改革。
商务印书馆当时新编的《高等小学语文教科书》,就是有关上谕、国际背景知识介绍,以及
歌颂“我皇尧舜无兹隆”的专题教材,影响深远。民国大批献身宪政的志士仁人,就是从这些
材料中得到启蒙的,遗泽绵长。

现将《清史编年》有关实录,和商务印书馆新编的《高等小学语文教科书》图片贴出。时而
时习之,不亦乐乎?



422    清史编年  第十二卷

    初六日辛丑(8月25日)

    谕:“考察政治大臣回京条陈各折件,著派醇亲王载沣、军

机大臣、政务处大臣、大学士,暨北洋大臣袁吐凯公同阅看,请

旨办理。”

    是日,戴鸿慈、端方上《请改定全国官制以为立宪预备》

折。是折略谓:“臣等窃观日本之实施宪法在明治二十三年,而

先于明治七年、明治十八年两次大改官制,论者谓其宪法之推行

有效,实由官制之预备得宜。……中国今日欲加改革,其情势与

日本当日正复相似,故于各国得一借镜之资,实不啻于日本得一

前车之鉴,事半功倍,效验昭然。”其改官制之目,曰仿责任内

阁之制;曰定中央与地方之权限;曰内外重要衙门,应分主任

官,辅佐官,权限明确而归一;曰中央各官署“宜酌量增置、裁

撤、归并”;曰变通地方行政制度;曰裁判(审判)、收税与地方

官分离;曰以书记官代吏胥;曰选官用考试,去任官回避之制,

任官须有专长,增官俸。其核心实在行责任内阁制①。

    初八日癸卯(8月27日)

    戴鸿慈、端方奏请设官制编制局以改定全国官制。                                                                        

    是日,廷臣第一次会议于外务部公所,阅看考察政治大臣折                                                               

件,与其事者有奕劻、载沣、孙家鼐、世续、那桐、张百熙、徐                                                               

世昌、荣庆等②。                                                                                                        

    ①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第367—383页。

    ②  谢兴尧整理:《荣庆日记》,第103页,西北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

版;《东方杂志》增刊《宪政初纲·立宪纪闻》,光绪三十二年。



光绪三十二年  丙午  公元1906年    423

    (七月)初九日甲辰(8月28日)                                                                                         

    廷臣再于外务部公所会议立宪事。袁世凯、奕劻、徐世昌、                                                               

张百熙等主立宪;孙家鼐等稍持异议;铁良反对;瞿鸿禨、载沣                                                               

主须预备。定于次日面奏两宫①。                                                                                          

    十三日戊申(9月1日)                                                                                                  

    清廷宣布“预备仿行宪政”,预备立宪开始。其上谕(懿旨)                                                               

之全文云:                                                                                                              

    “我朝自开国以来,列圣相承,漠烈昭垂,无不因时损益,                                                               

著为宪典。现在各国交通,政治法度,皆有彼此相因之势,而我                                                               

国政令积久相仍,日处阽险,忧患迫切,非广求智识,更订法                                                                  

制,上无以承祖宗缔造之心,下无以慰臣庶治平之望,是以前派                                                               

大臣赴各国考察政治。现载泽等回国陈奏,皆以国势不振,实由                                                               

于上下相睽,内外隔阂,官不知所以保民,民不知所以                                                                        


外部图片: http://www.unicornblog.cn/attachment.asp?path=0/2009-3/11102218539.jpg                                       





卫国。而,                                                                                                              

各国之所以富强者,实由于实行宪法,取决公论,君民一体,呼                                                               

吸相通.博采众长,明定权限,以及筹备财用,经画政务,无不                                                               

公之于黎庶。又兼各国相师,变通尽利,政通民和,有由来矣。                                                               

时处今日,惟有及时详晰甄核,仿行宪政,大权统于朝廷,庶政                                                               

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但目前规制未备,民智未                                                                  

开,若操切从事,涂饰空文,何以对国民而昭大信。故廓清积                                                                  

弊,明定责成,必从官制入手,亟应先将官制分别议定,次第更                                                               

张,并将各项法律详慎厘定,而又广兴教育,清理财务,整饬武                                                               

备,普设巡警,使绅民明悉国政,以预备立宪基础。著内外臣                                                                  

工,切实振兴,力求成效,俟数年后规模粗具,查看情形,参用                                                               

各国成法,妥议立宪实行期限,再行宣布天下,视进步之迟速,                                                               

①  《宪政初纲·立宪纪闻》。                                                                                            

                                                                                                                        

                                                                                                                        

  424    清史编年  第十二卷                                                                                             

  定期限之远近。著各省将军、督抚晓谕士庶人等发愤为学,各明                                                              

  忠君爱国之义,合群进化之理,勿以私见害公益,勿以小忿败大                                                              

  谋,尊崇秩序,保守平和,以豫储立宪国民之资格,有厚望焉。                                                              

  将此通谕知之。”①                                                                                                   


外部图片: http://www.unicornblog.cn/attachment.asp?path=0/2009-3/11103112576.jpg                                       





    十四日己酉(9月2日)

    谕派载泽、世续、那桐、荣庆、载振、奎俊、铁良、张百


  424    清史编年  第十二卷                                                                                             

  定期限之远近。著各省将军、督抚晓谕士庶人等发愤为学,各明                                                              

  忠君爱国之义,合群进化之理,勿以私见害公益,勿以小忿败大                                                              

  谋,尊崇秩序,保守平和,以豫储立宪国民之资格,有厚望焉。                                                              

  将此通谕知之。”①                                                                                                   


外部图片: http://www.unicornblog.cn/attachment.asp?path=0/2009-3/11103112576.jpg                                       





    十四日己酉(9月2日)

    谕派载泽、世续、那桐、荣庆、载振、奎俊、铁良、张百

熙、戴鸿慈、葛宝华、徐世昌、陆润庠、寿耆、袁世凯编纂新官

制,并命端方、张之洞、升允、锡良、周馥、岑春煊选派司道大

员来京随同参议。派庆亲王奕劻、孙家鼐、瞿鸿禨总司核定。

    是日,以端方为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以周馥为闽浙总督。

    十五日庚戌(9月3日)

    命镇国公载泽在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

    十六日辛亥(9月4日)

    编纂官制大臣开第一次会议于颐和园。提出宗旨要点为,一、

  先编改行政、司法各官,其他暂照旧;二、妥筹位置裁减之员2。

    十七日壬子(9月5日)

    商部转奏广西官绅之呈,请设广西全省铁路有限公司,举广

  西提学司于式枚为总理。得旨:如所议行。

    十八日癸丑(9月6日)

    设编纂官制馆于恭王府之朗润园,以孙宝琦、杨士琦为提

  ①  《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第43--44页。

  ②  《宪政初纲·立宪纪闻》。

附图: 01.jpg (109 K字节) 链接:
http://yjrg.net/HT/b/277/M.1236843384.A/16507/01.jpg                                                                    
附图: 02.jpg (105 K字节) 链接:
http://yjrg.net/HT/b/277/M.1236843384.A/128218/02.jpg                                                                  
附图: 03.jpg (112 K字节) 链接:
http://yjrg.net/HT/b/277/M.1236843384.A/236153/03.jpg                                                                  
--
※ 来源:.一见如故 http://yjrg.net [FROM: 122.156.0.0]                                                                  
全文链接: http://yjrg.net/HTAIpAAAwMU/con_277_M.1236843384.A.htm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3-12-2009 13:17:00 | 只看该作者

Re: 清末立宪实录和小学课本复习(图文)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 民国大批献身宪政的志士仁人,就是从这些材料中得到启蒙的,遗泽绵长。

胡鸡巴扯。一种走狗奴才骗局,满篇的令人恶心的叩头文字,还说“立宪”,还能“启蒙”,吃屎了。


【 在 bridged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信人: fttt (fttt), 信区: square
: 标  题: 清末立宪实录和小学课本复习(图文)
: 发信站: 一见如故 (Thu Mar 12 15:36:24 2009), 本站(yjrg.net)
: 外部图片: http://www.unicornblog.cn/attachment.asp?path=0/2009-3/11101121955.jpg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3-12-2009 18:21:58 | 只看该作者

Re: 清末立宪实录和小学课本复习(图文)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看到有人谈立宪,就扯两句吧。
清亡与立宪关系不大,如果说有关系,那就是加速了灭亡。
事实上经过拳乱和东南互保,满清灭亡已经不可避免。
整个朝廷的汉族封疆大吏全体公开抗旨,中央政府的威信扫地。
全国上下已经迫切的期盼政改(立宪),
这时候如果满人能够懂事一点,政权肯定没了,但是样子不会难看,还会好吃好喝的伺候着,
但是这些满人倒好,面对巨大的危机,不用大脑思考,反而本能更加要抓紧权力,
13个阁员,满族9个,其中皇族7个,
汉人的心彻底凉了,革命已近势在必发。

【 在 bridged 的大作中提到: 】
: 发信人: fttt (fttt), 信区: square
: 标  题: 清末立宪实录和小学课本复习(图文)
: 发信站: 一见如故 (Thu Mar 12 15:36:24 2009), 本站(yjrg.net)
: 外部图片: http://www.unicornblog.cn/attachment.asp?path=0/2009-3/11101121955.jpg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4#
发表于 3-12-2009 18:42:11 | 只看该作者

Re: 清末立宪实录和小学课本复习(图文)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这个问题我史料的不知道,只能从道理上说一说。

1,立宪,这是个好事,没问题。说是个最好的事,也难说。君主立宪,我看比共和还好。君权也要分出来,不能彻底打倒,这跟我之前说要设国教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中国专制习气太深长久远,分权简直是越多越好;

2,讲私心,地方大员也有私心,我看不出为啥他们的素质就比皇族的高,或者道德品质就比皇族的强。袁世凯这样的,之后各路军阀混战的,那还就都是地方大员呢。

3,民族问题是个伪问题。大清几百年,民族问题不是多大问题,没落了之后,民族又提出来作为一个问题。这多半就是个噱头。




【 在 goodegg 的大作中提到: 】
: 看到有人谈立宪,就扯两句吧。
: 清亡与立宪关系不大,如果说有关系,那就是加速了灭亡。
: 事实上经过拳乱和东南互保,满清灭亡已经不可避免。
: 整个朝廷的汉族封疆大吏全体公开抗旨,中央政府的威信扫地。
: 全国上下已经迫切的期盼政改(立宪),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发表于 3-12-2009 18:45:42 | 只看该作者

Re: 清末立宪实录和小学课本复习(图文)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你好好看看立宪的条款,完全是王权的遮羞布。企图骗人的危机处理而已,清王朝不灭才怪。

【 在 posterior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问题我史料的不知道,只能从道理上说一说。
: 1,立宪,这是个好事,没问题。说是个最好的事,也难说。君主立宪,我看比共和还好。君权也要分出来,不能彻底打倒,这跟我之前说要设国教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中国专制习气太深长久远,分权简直是越多越好;
: 2,讲私心,地方大员也有私心,我看不出为啥他们的素质就比皇族的高,或者道德品质就比皇族的强。袁世凯这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发表于 3-12-2009 18:47:06 | 只看该作者

Re: 清末立宪实录和小学课本复习(图文)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你贴一个出来,咱研判一下?

【 在 Bully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好好看看立宪的条款,完全是王权的遮羞布。企图骗人的危机处理而已,清王朝不灭才怪。
: 【 在 posteriori 的大作中提到: 】
: : 这个问题我史料的不知道,只能从道理上说一说。
: : 1,立宪,这是个好事,没问题。说是个最好的事,也难说。君主立宪,我看比共和还好。君权也要分出来,不能彻底打倒,这跟我之前说要设国教的意思也是一样的。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发表于 3-12-2009 18:51:33 | 只看该作者

Re: 清末立宪实录和小学课本复习(图文)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钦定宪法大纲(1908 )
作者:清王朝
  君上大权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

  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解散之时,即令国民重行选举新议员,其被解散之旧员,   即与齐民无异,倘有抗违,量其情节以相当之法律处治。

  五、设官制禄及黜陟百司之权。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六、统率陆海军及编定军制之权。君上调遣全国军队,制定常备兵额,得以全权执行。凡一切军事,皆非议院所得干预。

  七、宣战、讲和、订立条约及派遣使臣与认受使臣之权。国交之事,由君上亲裁,不付议院议决。

  八、宣告戒严之权。当紧急时,得以诏令限制臣民之自由。

  九、爵赏及恩赦之权。恩出自君上,非臣下所得擅专。

  十、总揽司法权。委任审判衙门,遵钦定法律行之,不以诏令随时更改。司法之权,操诸君上,审判官本由君上委任,代行司法,不以诏令随时更改者,案件关系至重,故必以已经钦定为准,免涉分歧。

  十一、发命令及使发命令之权。惟已定之法律,非交议院协赞奏经钦定时,不以命令更改废止。法律为君上实行司法权之用,命令为君上实行行政权之用,两权分立,故不以命令改废法律

  十二、在议院闭会时,遇有紧急之事,得发代法律之诏令,并得以诏令筹措必需之财用。惟至次年会期,须交议院协议。

  十三、皇室经费,应由君上制定常额,自国库提支,议院不得置议。

  十四、皇室大典,应由君上督率皇族及特派大臣议定,议院不得干预。

  附臣民权利义务(其细目当于宪法起草时酌定)

  一、  臣民中有合于法律命令所定资格者,得为文武官吏及议员。

  二、  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三、  臣民非按照法律所定,不加以逮捕、监禁、处罚。

  四、  臣民可以请法官审判其呈诉之案件。

  五、  臣民应专受法律所定审判衙门之审判。

  六、  臣民之财产及居住,无故不加侵扰。

  七、  臣民按照法律所定,有纳税、当兵之义务。

  八、  臣民现完之赋税,非经新定法律更改,悉仍照旧输纳。

  九、  臣民有遵守国家法律之义务。

【 在 posteriori 的大作中提到: 】
: 你贴一个出来,咱研判一下?
: 【 在 Bully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 你好好看看立宪的条款,完全是王权的遮羞布。企图骗人的危机处理而已,清王朝不灭才怪。
: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3-12-2009 18:55:22 | 只看该作者

Re: 清末立宪实录和小学课本复习(图文)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这里面没有一条是限制君权的。搞个议会就是橡皮图章,跟人大有什么区别?你要觉得这也算君主立宪,那中共国就是民主政体了。

【 在 Bully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钦定宪法大纲(1908 )
: 作者:清王朝
:   君上大权
: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3-12-2009 19:06:19 | 只看该作者

Re: 清末立宪实录和小学课本复习(图文)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君权之11,民权之2,3,足以。
另外,是不是漏了议会的权力章程?法律怎么个立法?

【 在 Bully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钦定宪法大纲(1908 )
: 作者:清王朝
:   君上大权
: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3-12-2009 19:14:48 | 只看该作者

Re: 清末立宪实录和小学课本复习(图文)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事实上民族问题不是伪问题,
多看看清史吧,
按满清律制,6部均立满汉尚书各一名,事实上汉尚书均是副手。
而且还有常有管部贝勒阿哥的存在,汉尚书就更加没权了。
这是一,
二,军机大臣大学士均为满人占大多数。实权在满人。
三,满,蒙大臣非常多的不通过科举,汉人不行。
事实上,满清这个国家,汉人在政治中占据关键位置是在太平军之后,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大批汉族权臣,
这不是满人的本意。

【 在 posteriori 的大作中提到: 】
: 这个问题我史料的不知道,只能从道理上说一说。
: 1,立宪,这是个好事,没问题。说是个最好的事,也难说。君主立宪,我看比共和还好。君权也要分出来,不能彻底打倒,这跟我之前说要设国教的意思也是一样的。中国专制习气太深长久远,分权简直是越多越好;
: 2,讲私心,地方大员也有私心,我看不出为啥他们的素质就比皇族的高,或者道德品质就比皇族的强。袁世凯这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3-12-2009 19:16:31 | 只看该作者

Re: 清末立宪实录和小学课本复习(图文)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立法在第三条,但是很不清楚。不知是皇上给议案议会通过,还是议会给议案等皇上恩准。不过,无论如何,似乎并不是皇上单方面说了算。就算deadlock,那也不是皇上为所欲为吧?

这个是大纲,没有细则,还是没等细则出台就完蛋了?

【 在 Bullybird 的大作中提到: 】
: 钦定宪法大纲(1908 )
: 作者:清王朝
:   君上大权
:   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
:   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
:   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2#
发表于 3-12-2009 19:27:07 | 只看该作者

Re: 清末立宪实录和小学课本复习(图文)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这个问题我持阶级分析法的态度。哪族人不重要,代表的利益和生活方式才重要。皇权,族权,贫民,教权,商业手工业者,农民,买办,军队,在野知识分子,这么个分法,是个实在的划分,因为它代表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利益甚至价值观。把满汉做一区分,除了贴标签似乎意思不大,因为在那些实质性的划分中满汉本就是交叉的。说实话这个族分,在文化层面价值的层面上,雍正之后有区别没?

好比我划分我的家具,说有床有板凳有沙发等等,这都有意思,因为家具之为家具,这在它们的功能不同。否则,我说我的家具有的是木头做的有的是铁做的,这样划分意思就不大--虽然当然我那些家具,它的确就这么两类,而且这么划分还更周延一些也难说。



【 在 goodegg 的大作中提到: 】
: 事实上民族问题不是伪问题,
: 多看看清史吧,
: 按满清律制,6部均立满汉尚书各一名,事实上汉尚书均是副手。
: 而且还有常有管部贝勒阿哥的存在,汉尚书就更加没权了。
: 这是一,
: (以下引言省略...)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