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回复登月骗局、韩寒与阴谋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30-2012 03:3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对@maowy阴谋论的回复

登月骗局的新闻回复:http://comment4.news.sina.com.cn ... =2-1-3252048#page=1

1.乘写稿间隙刷屏评论下。先说我的状况,最近有两本书约稿写韩寒(我处于食言失信的严重拖稿状态),考虑到个人知识比较匮乏,只能在材料上多下功夫,用业余时间,文章1小时可看5万字,但NN个小时的视频没法这么加速看,只能拖稿。不过好处是无论韩寒书、博文、视频,还是“铁证”,我不敢说全看但肯定高覆盖。

2.《忽悠的原理》,收到回信几百封。支持者不谈了,反对者说的最多的是“避重就轻”,什么是“重”呢,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铁证”最重。有些朋友我不够客气,因为铁证实在看烦了,致歉。无论文章还是释疑,做到该做的,覆盖七八成人就行了,就像韩寒,手稿拿了,回复写了,够了。还不信的,那就别费劲儿了,无趣。

3.和登月骗局对比,是个好思路,两者非常相似。登月骗局辩论中,当阴谋论者的那些“铁证”,被一一回复说明后,甚至美国用卫星去拍摄当时登陆地点,照片上能看见登陆痕迹和遗留在月球上的登陆艇,也还有10%的人不信。他们的最后堡垒是“有本事你再登月一次看看”(韩寒出来走两步)。阿姆斯特朗的回应是:带他们到月球他们也会认为是摄影棚。

4.这是因为人的思维模式不同,知识领域不同,对一件事,有人只需少量信息就可判断,有人可能需要更多信息,有人可能需要极多的信息并难以排除错误信息。个人再强大哪怕强如美国政府,也无法将最详细的信息覆盖到所有人身上。所以原则是做到自己该做的事情,覆盖九成的关心者,说服其中八成,够了。该走的步子走过,行了,再走两步没用,你走的再多,只是把信息提供得多一些。对剩下那些人,往往毫无意义。

5.先说信息控制吧。比如断章取义。说韩寒初中成绩的文章,截前一句,后一句不说,他就成绩很烂,变成学习障碍。高中的采访,成绩单图片截下,然后把后面语文老师的采访扔掉,他就作文很烂。把表现不好的访谈视频截一起,他就只会谈赛车美女了。说文革的一句话截半句,就姚文元延安整风了。当然,旗帜要举得好一点,比如追求真相。

6.这些手段,很简单,很有效。有人说什么信息控制,明明又没封杀你,材料都在网上,怎么控制呢?因为人很懒,断章取义就一句话,还能编成段子,传特别快。解释起来两小时,谁看?韩寒成绩到底咋样,采访到底说啥,博客到底写什么,要不写文章,看这些东西不纯粹浪费生命嘛,谁看啊。

7.信息控制与思维能力无关。不管多能耐,只要你懒,就会中招,因为虚假信息只会得出虚假结果。对付这招,除多听多看,就是重视“信誉”。有人说,你才指出我三个错误,还有七个没拆呢。你要只是出错,没啥问题。你这是故意断章取义骗我,一次可原谅,骗我三次,信誉已经丧尽,我还拆啥?看中信誉,是因为人的精力和分辨能力有局限性。

8.文中说小概率连乘的扯淡最能迷惑人,没讲原因。这次扯淡的东西很多,什么PCA文本分析(居然连归一化都不做),什么音频分析(居然在800Hz频段分析人类声调),什么脑残科诊疗专家,等(这到底是科普团队还是伪科学团队)。为啥第一个扯淡最能唬人,因为大部分人只能看懂第一个,看不懂的就不看了。

9.人们总是对自己的见识过度自信,@被打飞 给小概率连乘写了个驳文,我说你这个佐治亚理工的统计学博士去普及个大一数学错误也太搞了,他说不,人家还觉得我水平差呢。这些什么PCA,音频,小概率连乘,诊疗专家,骗不了学理的可以骗学文的。有些东西,骗不了学文的可以学理的。每个忽悠一部分人。

10.如果有个人或一群人,在你熟悉的领域,你发现他们纯粹胡说八道。在你不熟悉的领域里,你觉得他们貌似有道理。这个时候你要思考,这两件事是有联系的。别因为自己不熟悉你就信了。每个人都有弱点,总能找到你的弱点。防御办法还是强调信誉。胡说一次,信誉减一分,因为人的知识和判断力是有限的。

11.我用常识的语言来说下小概率。它的特点是,样本量越大,小概率事件越多。你如果一件事一件事去抠,可以抠出几十个小概率事件,一篇文章一篇抠,可以抠几百个,一个个字去抠,抠出几万个不是梦。大量的所谓铁证就是这类鸡毛蒜皮,什么你应该在B组不是C组,什么几个人说话不一致,什么照片里没你

12.这类鸡毛蒜皮,毫无意义。荀子说“小辩而察,见端而明”。看事物的端倪,把握大局。别穷究细节,因为越小的事情,其原因越千奇百怪。杯中窥人里某拉丁文拼错了,这是抄的铁证,就这么点屁事,折腾了一周,最后读书特多的vivo(他莫非是开图书馆的?)找到本特怪的破书(《德国诗选》传说中文青必读),发现封面这拉丁文词确实印错,韩寒是从这里记下的,证伪了。这叫聪明人做无聊事,闲的

13.登月骗局也相似,阴谋论者说真空中没风,美国国旗不能这么飘,航天局回复说因为旗子后面有根个细铁杆撑着。他们又质疑:登月每克重量成本都很高,你居然为了旗帜展开多带根铁杆,多花几万美元,骗谁?这真是长十张嘴都说不清了,这种鸡毛蒜皮的事情,鬼才知道。说不定是某天大家喝多了,领导神经搭错拍的板。

14.糊涂当年是国内大站,我当站务时,某天一篇敏感文章,居然标精华上首页,挂几个小时。知识分子纷纷猜测,中央又发信号了,要政治改革,要平反。其实是我晚上熬夜写程序看花眼,值班站务又失恋罢工,所以不小心挂上去了。这十几年,对他们来说,中央前后发了几百次信号,就是个玩信号弹的,特牛掰的是每次发信号他们都能欢呼雀跃。这就是鸡毛蒜皮的力量。一个小本失恋了,因此某篇文章上了首页,所以得出结论,中央要改革了,放信号了。其实这个逻辑链条太远太远了。中国知识分子多改改习惯吧,别再搞领导的文本分析,读什么信号了,很没意思。就是用来自己骗自己的。

15.这条新浪表示要和谐,不帖了。

16.称三重门“巨额知识来源不明”、“是写70年代中学生”等的朋友,可分两类,一类没读过,95%,一类是生活经验差异,5%。张放让我意识有这群体,往往是老一辈人,饱读诗书,眼里的文学就是《收获》那种东西。这种人难以说服,只能推荐些百万读者的畅销书为他们震慑一下,如唐三《冰火魔厨》神机《佛本是道》番茄《星辰变》等,别觉得这几本书下里巴人,在PSU和普林斯顿我都见过不少博士生读它们。

生活经验会造成思维定势,常见的是很多人认为写出畅销书需要读XX书、有XX文学见识,其实是你见识少。我刚开始认为唐三都是白痴读,神机刷票,土豆富二代买粉,等等,其实读者中大学生比例不小,最后我只能承认,以往的文学经验早被颠覆了。还抱着《收获》只会被时代淘汰,青春文学也同理

16(补).说三重门掉书袋很牛逼,引用得特精确特有水平的同学,请参见第8条那些理科性质的扯淡,在很多人眼里那些扯淡就是很学术,这道理上是一样的。如果你两者都不能理解,那就不要费脑筋了,没意思。

另外,如果你是一个80后,看完《三重门》后,认为这是50年代人写的,那我真诚建议去检查智商。

17.刷屏最后说下担心。好几个读者来信说,我根本不鸟韩寒代不代笔,他支持素质论,就必须倒掉。很多人没那么直白,但也由于各种原因怀有恶感。如大家分析韩寒博文文字水平多烂,我奇怪:不说文字烂不烂,既然你们说是代笔的,就算烂也是代笔者烂啊,跟他有啥关系?谁管那么多啊,烂的就是韩寒写的,不烂就是代笔的。关键是把他搞烂。

18.目的性过强影响判断。有铁证说,翻当年萌芽赛报导,和现评委说的不一致,所以评委撒谎,韩寒有假。但不一致很正常。更重要的是,当事人都互证了,你个二手报道效力远弱于此。怎么信后者?理由我都能背了,当事人被买通啦报道很重要啦不可能错啦。其实都是借口,标准是能实现目的就信,否则不信。

19.土豆网的视频素材40小时版出来以后。没看过的可看30分钟剪辑这里:http://t.cn/zO6sjYP 你会发现一个现象(其实不用发现,可以预言),有些人能排除99%的信息,去查找那1%,排掉同学老师,去信路人。他们不觉得有问题。证人?买通的。作为普通人演技太好?谁知道是真的同学还是范冰冰介绍的演员?

他同学,买通的。编辑,买通的。评委,买通的。你结论都有了,然后用它作为前提去论证,再得出这个结论。这还谈什么,属于循环论证——因为他的证人是买通的,所以不可信,所以他作假了。

19(补):登月也是一样,宇航员作证,那显然是利益相关者,不配合的都会奇妙的死亡。全世界研究月球岩石的科学家?买通的,每人给点钱就封口了。40万为此工作的科技人员,他们这个级别,知道个鬼?那相信谁呢,当然是相信和航天八杆子打不着的,能够非常有感染力地描写登月骗局的作家和导演了。

20.最后说下麦田吧。老方就不说了,我并不相信方舟子相信韩寒代笔。maowy认为麦田开始只说韩寒博客中某些时政评论是代笔,因为他对阴谋论不够精通。并非如此,他开始是真觉得有问题,虽然用了阴谋论论证(当然他也知道论证不够有力)。支持他的信念其实是路金波09年(可能不准确,忘了具体时间)的采访,说我把韩寒打造成公知路线。

21.麦田认为,韩寒博客里涉及时政的观点是人造的(路金波、南方系等),不是他自己的。我真承认自己以前也有这样的想法,但后来我仔细想,把普通人“打造成意见领袖”是否可能?南方系和韩寒覆盖的同一个群体?我认为这两个想法都是有问题的。属于我们自己的想象。具体的不讲了,明年可以买我的书。我现在就当路金波吹牛。

22.我说一下我的判断。韩寒在CNN的专访视频(20分钟多)中可见,他确实对国内时政非常熟悉。韩寒香港读者见面会答读者问时,在凤凰非常道的采访中,都谈起“封杀”话题,其观点和博客06年7月谈郭敬明,07年7月谈央视,08年4月谈松岛枫,6月谈莎朗斯通,都是一致的。

23.关于韩寒的手稿集,其想法韩寒在10年香港读者会上就已经说过了。这次是借事件推出在路线图上的作品。同时,韩寒对手稿集所起的名字《光明与磊落》实际上出自他06年3月的博文。也就是其读者熟知的文坛是个屁,谁也别装逼的白烨系列辩论。之所以用“光明和磊落”,是出自韩寒偶像张国荣的歌曲《我》中的歌词“对世界说,什么是光明和磊落”。那篇博文题目就是这句歌词。韩寒在他06年出的唱片《十八禁》里也翻唱了这首歌。

24.韩寒与何东的访谈中,何东问到关于早恋、描写性,等问题,以及公众和知识分子对此的限制等。韩寒说很多人伪正派,举的例子实际上出自他07年6月的博客。其观点与07年5月以徐静蕾开头,谈教育的那篇博客一致。而访谈中李宗盛进洗手间的段子是出自他06年10月的博客。

25.韩寒不谈其作品的说法,不构成论证。因很多作家视频中不谈作品(不愿谈,且主持人不读)。但韩寒会用作品试探对方,如说文人相轻,问,“亲”还是“轻”,主持人骇然,其实是《光荣日》段子。香港读者会,有人问你如坐牢带什么书。韩寒:圣经,能藏把锤子。其实暗示《独唱团》里藏的肖申克锤。

26.还有很多,不扯,如韩三篇,行车素质之例,在以往的生活博客中非常密集,类似于人民很蠢等素质论说法,凤凰访谈中也多次出现。所以我认为博客是他本人写的几率极大。再说意见领袖,每人的言论都只能覆盖一部分人,对每人的朋友、同事、亲人来说,你的影响力远大于意见领袖。大家总期待意见领袖意见领袖,总要别人来代言,这是把自己想无能了。我对大家的建议是:自己思考,自己发言,意见领袖能帮你,但他们也是独立自由的个体,不是保姆。

27.马甲是制造气氛的手段。讽刺反对者只是初级。关键是同盟者,如忽悠到,就拼命留言夸奖它并灌输假信息,进行鼓励和正反馈。投票、刷票、顶贴,引发从众心理,其实站长在后台看都很清楚。凯迪一年以上用户投票是78.6%支持韩寒,但版面上倒韩盖楼的是90%,全马甲。赢的都是投票人少,能刷票的地方。

28.马甲还可用于信息来源,马甲造谣主ID转发,可延缓信誉流失(但一旦被发现信誉流失的就飞快)。缺陷是转发的ID若十有七八是马甲,关注、发博均少,易被发现。此时可用关注、微博数高的主用马甲或铁粉通过不断改名,来承担支持、讽刺和造谣工作。但改名后原先转发的ID会消失,同样令人起疑。一人虽可用几百马甲,却无法持多人话语,留言类似复读机,马甲微博中无生活事件,仅有与主ID相关的焦点事件。稍作辨别即可察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