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5年时对各个BBS推行实名制是怎么回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1-26-2014 17:06: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magasa,电影杂志《虹膜》主编(支持所有主流移动…
余闲、Bright0574、Lnight 等人赞同
时隔十年,有必要回顾一下当年沸沸扬扬的高校BBS实名制事件。

1、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熟悉历史的网友可以上维基百科查询【水木清华BBS】和【南京大学小百合BBS】这两个条目,基本上前后经过都有记载。这两个BBS也是当时实名制抗议事件中最有代表性的两家,两家最后的结局却截然不同,颇耐人寻味。

发生于2005年初的全国高校BBS实名制事件,看上去应该是2004年9月一塌糊涂BBS关站的后续行动。当时的教育部发文要求所有高校BBS驱逐非本校用户,只允许本校师生凭证件注册使用,这项规定几乎在每一个BBS都引发了激烈抗议。

但毫不意外地,所有抗议都失败了,在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各学校网络中心或其他部门均从原来的学生站务手中接管了服务器,并从技术上执行了教育部的规定。

反抗最激烈的水木清华BBS和小百合BBS都出现分裂,前者分出了水木社区,后者分出了「野百合」海外站,但两者的命运却完全相反。水木社区运营得当,成功取代了官方的水木清华BBS,而「野百合」的出现更多是基于义愤,相关主事人员并无长期运营的规划,再加上服务器设在美国,很快就失去了人气,到后来也就慢慢销声匿迹了。

插一句,北有陈茂科,南有陆江兵,这两个名字也许今天还有人记得。

当时经历过改造的高校BBS,现在大多都还继续存在着,当然因为其他SNS崛起,再加上阻绝了校外用户,还有技术上也止步不前(很多BBS的web美工设计十年来没什么变化,telnet的使用者更是越来越少),它们的活跃程度肯定是远远不能和当初全盛期时(2002-2004年)相比了。

此外,高校BBS实名制事件,又诱发了「网络评论员」的出现,具体可以参考维基百科同名条目,不再赘述。

2、怎么理解这个行动

在今天看来,教育部在高校BBS推行实名制,至少有两个层面上的考虑。

一是全国范围内越来越严格的互联网管理。以我个人的观察,中国的互联网管理在2005年之前有明显的滞后性,很多事物是先出现了、火热了,有关部门才开始介入,设计管理办法。如果是在今天,反应时间就会缩短很多。而实名制,是当时的互联网管理者比较感兴趣的一种管理办法,最早在中国提倡实名制的是清华大学的李希光,那是2002-2003年左右。高校BBS实名制说起来便是全网实名制中的一个步骤而已,往前看,2003年实行了网吧上网身份证登记,2004年是电子邮件实名制,往后看,2005年还实行了网站接入托管的备案登记、QQ群群主实名登记、BBS版主实名登记、PK类游戏玩家实名登记,2006年是博客实名制,2008年实名制立法(未通过)……所以,这些密集的实名制尝试,就是2005年前后互联网管理的一种常态。最近几年有关部门在推行实名制上反而有所松弛,可能是觉得完全有其他办法来达成同样甚至更好的效果吧。

二是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思想工作管理。从结果来看,其实是比较成功的。在2005年以前,如果你提出高校BBS应当禁止校外人员使用,大家会用很奇怪的眼光看着你。如果在今天,你到高校BBS去发帖,提出应当允许校外人员使用,大家也会用奇怪的眼光看你。如今的高校BBS,事实上是越来越走向封闭,不仅体现在人员和话题上,使用者的思想倾向更是如此。十年之前,左的右的,什么人都有,什么话都有人说。十年之后,左的已经占到极大主流了。当然,这种现象的成因十分复杂,并非单是封站造成的。

北极,求赞求关注
蔡信达、陈禹鲁、喵西 等人赞同
当年这个事件的亲身经历者,当年的学生管理员之一,我来说我能记得的事情吧。

我记得曾经网上有很详细的帖子讲述这些事情,现在好像基本上都找不到了,凭记忆能写多少算多少吧:

------------------------------------------------------------

事情的直接起因是时任教育部部长的周济的一个讲话,大概意思就是学校的BBS里有太多外面的人,这样不好,学校的BBS应该怎样怎样,然后实名制就开始了。

这个只是直接起因,当时大家都认为,实名制的重要起因是因为一塌糊涂BBS。

这里不得不说说一塌糊涂,当年这个BBS在国内算是言论非常开放的,又因为它挂靠于北大,所以曾经是教育网内平均在线人数最高的BBS。如果从现在的角度去看当年的一塌糊涂,可以说是让人非常震惊的,开放程度比当年微博最火爆的时候还要开放。后来因为一些事情,好像涉及到一些高层的言论,受到上级管理部门的管制,并最终关闭,因为这件事,一些高层注意到了BBS管制的重要性。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虽然它早在2004年就发布了,但它是事实上推进高校BBS实名制的一个基础,早在2004年,官方已经在考虑实名制的可行性了。一塌糊涂关闭是在2004年9月13日,16号文件发布于2004年10月15日。

顺便说一句:一见如故BBS曾被视为一塌糊涂的延续,运营至今,但人气已远不如当年的一塌糊涂。

然后就是周济的讲话,各个高校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实名制。

当然学生管理员们肯定都不认账,大部分学生管理员以辞职的方式拒绝被官方收编,以下是一些资料:

1月4日 复旦“日月光华”关闭校外访问和Web服务
3月4日 北大未名进行系统维护,维护将主要影响部分公众网用户对此站的访问…
3月5日 南大“小百合”进行系统维护
3月7日 未名BBS基本恢复正常,但校外用户发现,已经无法从校外IP登录未名,有时甚至无法匿名浏览。
3月16日 “水木清华”由开放型转为校内型,一时间,各个版上满眼皆是告别留言。在线人数跌至数千。
3月17日 华中科大“白云黄鹤”进入只读状态
3月17日 中大“逸仙时空”关闭校外访问
3月17日 南开“我爱南开站”限制校外用户
3月17日 西安交通大学兵马俑BBS完全禁止校外登录
3月17日 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BBS禁止校外用户发文
3月18日 南大“小百合”更名,首次使用“南京大学BBS网站”的名称

实际上受到影响的不止这些BBS,全国几乎所有的高校BBS都不同程度的执行了实名制的规定,而学生的抗争也一直没有中断,印象里以水木和小百合抗争最为著名,当年留下的详细资料很多,我能记住的有:

网络中心拔掉主机网线,修改root密码,学生管理员、站务提出辞职,学校接受辞职并创建了许多临时站务账号(我记得名字大概是SYSOP0,SYSOP1这种)。有部分版主批量删除版内的帖子,以示抗议。网络中心则要么劝说、要么使用技术手段恢复。我记得当年水木的临时站务还发文说:要爱护水木。

最终的抗议大多没有结果,不过还是有不少学生管理员、站务、版主选择了另起炉灶,在教育网外重新建站。要知道网站备案制度差不多也是那时候产生的。所以,学生团队在校外建站实际上是困难重重,有些学生选择在公网建站,有些学生选择了在国外建站。

于是就有了水木社区和海外的野百合。当然了,这两个是最出名的,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学生团队带领着一群还有激情的同学艰难的在外网维持着。很多人只看到了水木这一家,其实还有很多家,包括以web方式访问的以动网或者Discuz为模板建立的小规模论坛,都被迫转向实名制。

后来的两全其美、一见如故等等都多多少少跟当年的高校BBS有一点联系。

------------------------------------------------------------

历经十年的变迁,大部分外迁的BBS、论坛存活下来的已经不多,因为教育网访问外网的速度太慢,外迁的第一代管理团队还能保持激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SNS等新型社区的兴起,大部分管理团队都因为面临无法延续的问题而关闭。

并且后来网站备案制度,BBS、论坛专项备案制度等等越来越多的限制,使得普通高校学生想要维持运营非常困难。

从长远的角度上看BBS、论坛这种模式的衰落有一定必然性。其实,高校BBS兴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个跟网络毫不相关的东西:非典。

2002-2004年是高校BBS高速发展的几年,我记得我们学校的论坛当时就创下了在线人数和发帖量的记录,之后再无人超越。原因是在非典期间,大部分高校采取了封校的措施,而这几年刚好是互联网和计算机刚刚普及的时代,使得学生们迫切需要一种沟通工具。那时候QQ群还刚刚起步,SNS社区还没有进入中国,甚至博客都是很小众的东西,所以BBS就成为了这种沟通工具,并迅速发展壮大。当时的KBS也好,动网、Discuz也好,也都变得容易让稍微懂得一些技术的学生搭建和维护,所以BBS就遍地开花。

随后,非典结束,SNS社区(比如人人网、开心网等)开始大面积进军高校,BBS这种模式开始受到各种自媒体的挤压。之后就是我们更熟悉的微博、微信等等。

------------------------------------------------------------

回顾一下历史,高校BBS实名制的推广是非常成功的,也彻底解决了管理高层的很多问题,其实当时也有其他的手段,但BBS的衰落确实是不可避免的。实名制只不过是彻底把高校BBS推向了绝路。

作为一名亲历者,当时我和周围的版主们都是义愤填膺,用各种手段抗议,但却没有任何有效的办法。要知道当年在校外租用一台服务器、哪怕是一个虚拟主机的价格,对于学生来说负担都是很大的。由于实名制彻底解决了网络上各种对学校、老师的匿名攻击,学校的管理层是非常喜欢这个制度的。我记得我们学校团委书记曾经就非常支持实名制。

实名制的推广,导致了学生管理团队的分裂,一部分人选择了留在官方BBS上,选择妥协,因为妥协至少还能保留一些东西,抗争可能最终什么都没有;另一部分人选择了离开教育网,我们当时采用的是大家捐钱的方式,在公网搭建了一个新的论坛。

后来,虽然新的论坛活下来了,但由于网速太慢、缺乏官方支持,运营非常困难,最终也几乎没有人访问了。当然了,我们的论坛算是还活着,当年还有很多没有活下来最终死掉的,不计其数。

然而官方的BBS也没有红火多久,后来的各种新生事物取代了BBS作为最主要的沟通工具。官方BBS,剩下的,也许也仅仅是代表官方而已了。

现在想想,当年学生们的激情,真是值得鼓励也让人难忘。当年这些学生太天真,其实对抗实名制,方法很多,当年的实名制也绝非铁板一块,还是有空子可以钻的。但大部分学生管理员缺乏谈判的技巧和耐心,没有妥协的意愿,使得在整个事件里极其被动。

对于外迁的BBS而言,我相信当年他们的管理团队应该跟我们差不多,只想着外迁,不想别的。但要知道在学校里,有着极快的网速,免费的服务器和网络中心的支持,有着官方的名义,一旦脱离了这些,该如何生存,当年有不少管理团队其实没有想太多。所以很多选择抗争的BBS,最终活下来的很少。

对于我自己来说,我得到的经验就是,真正自己维护一个网站,让它繁荣起来,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杨帆 作为糊涂站长自己不答,要我来答,真是的。
@magasa 和 @北极 的答案已经比较全面了,我作些补充就行了。
利益相关:原一塌糊涂BBS站务。

1.2005年推行实名制并不是2004年一塌糊涂BBS关闭后的后续决定。
早在2003年,北京市新闻办已经多次向一塌糊涂提出要求实名制。而一塌糊涂的管理层并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去执行实名制规定。
在提出实名制之前,国家已经委托过复旦大学对此做过调研,那是在2002年。
考虑到审批经费流程的时间,可以认为实名制的想法早在2001年就已经在管理部门讨论成熟。
至于小百合当年报周济找女学生陪舞。我觉得大家要从大趋势来看,小事只是导火索,纠结那些没有意义。

2.实名制之后网评员才出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高校具有正规编制的网评员的出现(管理网络、引导舆论、发放勤工俭学工资),不晚于2001年。北大不晚于2002年。

3.实名制的原因。
(1).管理思路
实名制在中国当前的法制环境下,是对言论自由的侵蚀。为什么要实名制,不是为了让公民对造谣、诽谤负责(相反这些言论在中国畅通无阻),这和facebook、微博认证不一样,无论facebook,还是认证后的微博号,你我都知道发言者的身份,发言者也以自己的身份对言论负责。但推行所谓实名制,是希望官方管理人员能在后台看到人们的身份(以便打击和处理),但是他们自己发言是希望有无数马甲、隐藏身份(以便混淆舆论)。这叫有中国特色的实名制。
鉴于知乎用户水准比较高,我就不展开了。

(2).为什么优先拿高校下手
权力对自由的侵蚀,都是温水煮青蛙式,一点一滴的。权力无法对所有网站下手,所以会优先选择对一部分人开刀。这部分人符合这样的特征:a.管理成本大。b.反抗力度小。高校BBS首当其冲。

管理成本大:在2004年,有资格并且实际参与对高校BBS进行管理的有六个部门。分别是:国务院新闻办,北京市新闻办(如果不在北京就是当地新闻办),中宣部,国安部,公安部网监处,教育部文保处。政出多门,相互扯皮冲突。
而对学生也比较难于处理,因为抓学生非常敏感,容易酿成不稳定事件。大部分学校不愿意因为言论的事情配合公安抓人。顶多是批评教育和处分。
由于学校是非盈利组织,难以要求学校人员在非上班时间(比如夜里特别是凌晨)进行有效的管理。高校BBS也因此没有收入,不缴纳税收,不提供就业机会,更无法向政府管理部门和官员交保护费。对政府来说,属于只惹麻烦,却没有产出的项目。

反抗力度小:高校学生资源少,有些学校,服务器都是属于学校的,带宽更是属于学校的。高校学生绝大多数没有能力和财力打造自己的政府关系和盈利模式。
大家可能认为由于启蒙运动的力度越来越大,学生的思想会越来越开放,对自由的争取会越来越迫切。但实际上,启蒙是需要资源的,十几年来,启蒙的资源随着打压不断减小,学生的思想越来越符合官方要求的意识形态。任何一项自由被剥夺后,过几年,就显得“合理化”了,哪怕还给他们,他们还不适应。以前BBS夜里是可以发帖的,后来很多就不行了。各种版面因为敏感区域越来越大,也越关越少。诸如此类。但学生已经习惯,并且不知道以前是什么样的。
高校学生对大势没有概念,不知道唇亡齿寒。当时一塌糊涂被关时,水木是有不少网民在庆祝的,因为竞争对手没了。

另外提一点,所谓高校BBS实名制,与其它网站的实名制还有一点不同,就是校内化,它把发帖人身份限制在校内,这样管理上就容易了。也就是说,伴随着对部分网民发言权的剥夺。

4.为什么现在不怎么推实名了。
首先是网络的发展与各个商业实体对监管的反抗,形成了一套稳定的有生命力的体系,这个体系利益盘根错节,轻易不能动摇。
其次是网络形势变化了,为了提高舆论质量,很多公司推出了其它更优越的网络结构,话语权从论坛转移到了名流的手里,也就是俗称的大V。

具体可参考我2012年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上的文章《网络实名制立法是一种懒政思维》,里面谈到了为什么将来管理的重点会是名人大V:http://cn.wsj.com/gb/20121226/OPN071326.asp
考虑到需要注册帐号才能看,我把文章重点摘录下来:

而对坚定的政治反对者,这套监控体制会影响“转世党”的存在,当他们被打入另册后,不但可能被删掉帐号,而且会面临无法用“黑户”身份证注册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声音会很快消失在视线可及的地方──但那和现在又有什么区别呢?由于不停地被删号,在微博这种需要积累关注者的地方,被压制的反对者也许并不在乎招惹麻烦,但他们无法在这种机制下获得话语权,其言论只能在很小的范围进行传播,丧失了受到公共舆论关注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后台实名这类监管手段,仅仅是对早已被剥夺了话语权的这些人的进一步剥夺,影响不是很大。因为发言在被阻止后,这些试图发言的人们不会消失,也不会停止交流,而会去寻找监控者视线之外的地方继续传播,那些信息将如同地下的河流一样,在监管者和普通用户完全看不到的地方流淌。他们会使用更隐蔽的手段,比如翻墙到国外的网站,或者使用更新颍的网络信息服务,甚至通过线下聚会来进行交流。相反,这类政策更容易伤及的是普通用户,令他们反感。同时,愿意服从,被纳入监管体系的大型网站,反而会大幅度地减少收入。

另一方面,在微博这一形式崛起后,我们可以发现,真正能够影响公共舆论的群体──名人、大V、意见领袖们,正式浮出水面,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中,他们通过自己的社会地位或长期公共发言的名声积累,天生就能获得无数的关注者,攫取话语权。而这些能够掀起风浪,发动舆论传播,给监管者造成真正麻烦的各界名流,反而个个都是实名,难以受到这个政策的影响。


由于论坛这种结构被完全地边缘化,和话语权的转移,监管的重点已经不再是普通人,推动实名制的动力不是那么地大了。这件事不再重要,属于可做可不做。这几年,真正的目标是打击、污蔑那些不愿意与官方合作的、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并推出替代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