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台大博士生研究 二二八受難者最多1512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26-2017 14:4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choi 于 2-26-2017 14:55 编辑

Today's news first.

(1) 方炳超, 二二八70周年研討會》台大博士生研究受難者最多1512人 家屬:光聽數字就一肚子火. 風傳媒, Feb 26, 2017.

(2)
(a) 郝柏村, 正視中學史地課本. 聯合報,
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3/6913779.shtml
(" 一九九○年,我任行政院長,特請施啟揚副院長,主持「二二八事件專案小組」,期能公正定位此一歷史悲劇。此外,我並請內政部長吳伯雄先生,確查當時非正常死亡及失蹤人數,為五百餘人,一律視同二二八受難者,予以撫慰補償;後來又從寬認定,且一再放寬期限,接受撫慰,每名新台幣六百萬元,仍為一千人左右。   課本卻表示,「據估算,死亡的台灣民眾超過萬人」。直到今天,我在台北新公園,看到二二八的紀念碑文,也仍宣稱「死傷逾萬」,這是歷史真相嗎?二十一世紀是資訊發達的時代,還可以人云亦云,用「據估算」的說法,充為歷史課本的教材嗎?死亡人數中強調「台灣民眾」,其實外省人士亦所在多有,也應提及,才算公允")

The link is no longer active. So at the bottom I reproduce the letter to editor.
(b) 林修卉, 郝柏村說228只死500人 綠委:沒有南京大屠殺嗎?  NOWnews 今日新聞, Feb 21, 2012.
https://tw.news.yahoo.com/郝柏 ... 嗎-030854916.html
("2006年 * * * 成立 [的] 今日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自2008年4月1日,自東森集團購入【東森新聞報】,並更名為【NOWnews今日新聞】,網域改為www.nownews.com,是台灣第一 [ie, '最大'] 原生 [ie, primary] 網路新聞媒體公司")
(2)
(a) A biologist by training, I pursue truth. After coming to US, I learn from Americans that it takes courage to speak up one's mind, especially when it is not the mainstream.
(b) I am agnostic about existence of Rape of Nanking. But I am aware that the figure of 300,000 death was made up by the KMT government, which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icks up.
---------------------------------------------------------------
正視中學史地課本作者:前行政院院長郝柏村

教育、經濟與國防,是立國的三個支柱,缺一不可;立國精神的傳承,是國家生存發展的首要課題,故教育乃立國的最根本,歷史教育的主旨即在於此。所以,欲亡人國者,必先亡其史。

我國的國民教育,無論是六年、九年,乃至於十二年,其目標在發展國民的民族精神、自治精神(民主素養)、國民道德、健全體格、科學知識及生活智能,此為中華民國憲法所明載。其中的民族精神與國民道德,在馬英九總統執政前,執政者刻意扭曲,已至積重難返的地步。

近年我檢視孫女的國中課本,是經教育部審定,康軒出版的社會乙版,內容為台灣歷史與地理。我不知該書是否仍然沿用,但已影響數以百萬計的年輕學子,後果甚為嚴重。第十二頁提到,「台灣地區除了台灣本島之外,尚包括其附屬島嶼澎湖群島、釣魚台列島,以及金門、馬祖、南海諸島等地,總面積約為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同頁另節表示,「台灣地區在行政區劃上,分為台灣省、台北市和高雄市,以及福建省的金門縣,和連江縣的馬祖」。

我的疑問是:「台灣地區」是地理名詞?還是政治名詞?如果是地理名詞,為什麼金門、馬祖和南海諸島,屬於台灣地區?為什麼台灣地區又分為台灣省和福建省?這兩個省各也是地理名詞嗎?「台灣地區」不是國號,台灣省和福建省,以及南海諸島,依憲法屬於中華民國,豈可以「台灣地區」代之?

同書下冊第五十八頁則表示,「中國的海岸線外,有黃海、東海、南海三大緣海,羅列著五千多個島嶼,面積多半不大,但卻是國防和交通重地。例如,珠江口外的香港,面積僅一○七八平方公里,二○○五年的進出口貿易總額,位居世界排名的第十一名,是相當重要的商業中心」。

我的疑問是:中國沿海島嶼本是地理課題,既有五千多個,為何獨舉香港?台灣是中國沿海第一大島,海南是第二大島啊!

同冊第一四二頁,西元二○○二年,世界主要國家老年人口比例圖,說明文字是「台灣地區百分之九,日本百分之十八,南韓百分之七點六,中國百分之七點三」。

我的疑問是:附表名稱為世界主要國家,而所列「台灣地區」是國名嗎?如果意指中華民國,則中華民國也簡稱中國才對。

從學術良知而言,老年人口問題,為了避免涉及政治,可以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並稱,怎麼附表標題為世界主要國家呢?我明白了,原來作者偷渡「台灣、中國,一邊一國」的政治用意。

再看教育部審定,三民出版的普通高中歷史第一冊,亦仍然沿用民進黨執政時的版本,而內容完全為台灣歷史,第一○八頁敘述二二八事件。該事件當然是台灣光復後,最不幸的悲劇,其真正原因何在?課本的說法並非完全客觀。

一九九○年,我任行政院長,特請施啟揚副院長,主持「二二八事件專案小組」,期能公正定位此一歷史悲劇。此外,我並請內政部長吳伯雄先生,確查當時非正常死亡及失蹤人數,為五百餘人,一律視同二二八受難者,予以撫慰補償;後來又從寬認定,且一再放寬期限,接受撫慰,每名新台幣六百萬元,仍為一千人左右。

課本卻表示,「據估算,死亡的台灣民眾超過萬人」。直到今天,我在台北新公園,看到二二八的紀念碑文,也仍宣稱「死傷逾萬」,這是歷史真相嗎?二十一世紀是資訊發達的時代,還可以人云亦云,用「據估算」的說法,充為歷史課本的教材嗎?死亡人數中強調「台灣民眾」,其實外省人士亦所在多有,也應提及,才算公允。

同書第二冊,內容均係中華民族史,從華夏世界的形成,直到共產中國與台海兩岸關係。至於中華民國是如何建立的?其立國精神何在?國家目標何在?應使年輕的中華民國國民,有明確的概念。但是,該書對孫中山先生與辛亥革命,僅以三頁說明,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也不見了。

該書第一八九頁,僅以半頁敘述第二次大戰,而「八年抗戰」四字都未提及。最後表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民政府贏得對日抗戰的勝利」。此一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時間最長,範圍最廣,犧牲最慘烈,悲壯而光輝的史頁,在課本中僅佔半頁,而僅指為國民政府的勝利,難道不是中華民族的勝利嗎?

我不是歷史學家,也不是教育學者,倉促閱讀了一些中學的史地課本,結論是:

一、失去了中華民國的立國精神,模糊了中華民國的國家目標。

二、暗示「台灣、中國,一邊一國」,中華民國不是中國,台灣人不是中國人,誤導了中華民國國民的國家認同。

中華民國的立國精神和國家目標,均落實於中華民國憲法。我國現處於史無前例的國際環境,以及兩岸關係之中,年輕世代的史地教育,要順應真相並且務實,但不能背離中華民國憲法,否則中華民國即失去存在的意義,僅是被利用的政治招牌。

八十年來的本國和世界史,是我親聞、親見乃至親身參與的,更是億萬人民血淚寫成的,在資訊發達的此時,如任由偏見的教科書,誤導年輕的國民,實為最大的諷刺與悲哀。教科書不同於電視台的政論節目,不能標示「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台立場」。

台灣政治社會的亂源,是國家認同的分歧,淡化了中華民國,並不能安撫台獨的主張。要撥亂反正,必須旗幟鮮明,遵照憲法,認同中華民國,這是國民教育的基本宗旨,首應改正中學的史地課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