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危难时刻,非议责难民企绝非正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1-2009 06:15: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by 信力建

■新快报记者 尹辉 实习生 高艳

  开栏语

  民营企业从幽暗的历史里顽强地走出。面对金融海啸,没有谁比它们更为敏感、焦虑和期待。我们希望,让企业、特别是那些在中小企业第一线的企业主,发出他们的声音,以作为可以使政策进一步变得理性的反馈。

  本期议题

  日前,第四届“加快民营经济与区域经济共同发展论坛”在东莞市樟木头镇举行。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提醒民营企业不要指望在4万亿中能拿到多少安排,而要靠自己独立拼搏。

  特邀嘉宾

  吴 凯(东莞知名企业人士)

  信力建(广东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

  肖功俊(东莞屹立印刷有限公司总经理)





  中小民企风险巨大谈何去“锻炼”

  新快报: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王忠明在发言劝告中小企业要“珍惜”金融危机带来的“锻炼机会”,并称“危机是一种倒逼机制”,各位对此如何理解?

  吴凯:假如有一天,王主任不是做官,而是和我们一样去做民营企业,那他一定不会说“珍惜锻炼机会”。因为我们锻炼的机会不多。何谓“锻炼”?锻和炼是要反复去尝试,不行还可以再来。但对中小民营企业来说,企业的风险可以锻炼吗?结果只有两种:失败和成功。若成功也罢,失败可能永无翻身之日。相反,国有企业,可以不断“锻炼”和“学习”,失败了也没关系,有国家埋单。

  肖功俊:这确实能逼出一批有实力抄底的富豪,但这是社会的悲哀,因为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西方国家确实如此,但绝非我们学习的榜样,相反,我们恰恰应该努力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如此倒逼,势必催生垄断,就算西方国家也对此不予认同,美国政府强行对大型垄断企业进行肢解就说明了这一点。王主任此一说法毫无道理,是对垄断的公开支持。我深信,如果王主任自己尝过办企业的酸甜苦辣,他不会这么说。

  信力建:说到“倒逼机制”,我倒觉得,在当前情况下,政府部门如果能利用这个机会去调整它的政策,那确实是最好的时机。或者说,现在的经济发展模式应该改善成内需导向型的发展模式,实现共同富裕的导向模式,人民共同分享改革成果的导向模式。



  金钱刺激民企管理此话无道理

  新快报:对王忠明“如果4万亿给了民营企业,他们反而没有动力加强内部管理了”的说法,各位觉得他说得客观吗?

  肖功俊:这话毫无道理,照此一说,4万亿给了谁就是害了谁,好像不给民企是为了民企好一样。这是什么逻辑?

  信力建:这个说法是乱扯的,企业管理这不是政府给不给钱的问题,而是通过市场竞争实现的,企业发展动力来源于行业竞争。同等质量下,如果管理比较优秀,成本就低,利润相对就高。

  吴凯:应该说,王主任对于4万亿的论调,是说出了官员们少有的真话——我们大多数拿不到,也根本没有想过我们能拿到。

  但是,对“如果4万亿给了民营企业,他们反而没有动力加强内部管理了”的说法,我觉得王主任似乎对中小民营企业有歧视之嫌,好像中小企业的内部管理很随意,需要有钱刺激才能管理好。

  回首当今中国赫赫有名的跨国企业如华为、联想公司的成长过程,有谁会想到二三十年前这些默默无闻的中小企业,如今能发展成为知名的跨国企业呢?

  在这场前所未遇的经济危机中,我们的中小民营企业就像一个瘦弱的青年拉着沉重的板车正沿着陡峭的山坡艰难爬行,如果我们能够伸出手来,帮他推一下,哪怕是说一声鼓励的话,喊一声加油,他也许就能过了这道坎或许爬上顶峰。

  上个星期,我走进了被部分公众和媒体称为“血汗工厂”的玖龙纸业。望着这庞大的企业王国,看着车水马龙的生产景象,似乎很难想象这是在寒冷的冬天里所看到的春天的生机,也更加理解这位经营这个王国的掌舵人——张茵女士她背后的苦楚和艰辛。

  在饱受社会和媒体的非议、责难中,有多少人,尤其是那些满嘴经济理论却又没有真正能够帮助和解决经济问题的专家和学者,还有那些不敢替广大人民群众反映问题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们,他们无法真正了解一个民营企业家的苦衷和艰难!

  如果当今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都能和张茵一样,我想我们的政府和社会也不会在为如何解决农民工和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以及如何“保八”而头痛了。对待民营企业,关键的问题是应该如何用一种发展和宽容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是扶持而不是排斥,是包容而不是非难。


  改革税制公平竞争民企少犯错

  新快报: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李义平教授认为“应该创造一种不让民营企业家犯错的市场环境。其实有些地方都是‘逼良为娼’的”,各位又是如何理解?

  吴凯:我想任何一个睿智的经济学家或精明的政治家,他都不可能创造出一个让民营企业家不犯错的市场环境。我们只能是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改革我们尚不合理的现行税制,扩大我们的银行信贷机制,不断完善我们的市场机制,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中,我们的民营企业就会减少犯错的机会。

  在夹缝中生存的中国的中小企业,原本就很困难,如今在这经济危机下,就更加步履艰难。在得不到外界的帮助和内部又无法产业升级的情况下,有的民营企业不得不铤而走险,为降低成本,偷税漏税,违反劳动合同法;在借贷无门的情况下,为了企业能够生存,非法集资;实在无计的,干脆将工人的工资和供应商的货款带走,即所谓的“走佬”,留下烂摊子给政府来解决,真乃为“逼良为娼”,此乃实属无奈,民营企业走到这种地步,可悲,可叹,可惜呀!

  在全国上下都在为中小民营企业苦思良药,各方神灵,粉墨登场,专家学者,江郎才尽。从中央到地方,大大小小,各色各样的如何帮助中小企业的论坛和会议,似乎也没有找到拯救中小企业的良方。

  我最近不断接到大到政府,小到行业协会的邀请函、电话,初始甚感欣慰,结果却发现浪费了大量时间,却又所得甚少。企业的时间无法与政客和学者相提并论,我仍然要为厂房租金、原材料和工人的工资而奔波……

  肖功俊:事实如此,民企不能指望任何人,但确实不公平。因为,民企为国家贡献了财政收入,但却只有奉献没有回报,而很多国企恰恰相反,毫无公平可言。

  “逼良为娼”几乎是民企的生存常态,这一切均源于不切实际的税率制度,漏洞百出的征税体制,高高在上的各类门槛。眼下红火的“发票买卖”就说明了这一点,以致发票短信都发到税务局长那儿去了。可以肯定地说,此类违法现象极为普遍,皆因不合理税制所导致。

  就东莞而言,那高高在上的消防环保标准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绝大多数无法达到,普遍通过“代办”获证,可以说,“违法”成为普遍现象,对企业而言,实是无奈之举,并非有意违法。

  信力建:政府是个公仆,它不应该成为一个主人,现在不是给不给钱的问题,而是应该营造一个正义、公平的环境。像现在广州一些名校办的那个民校,它占用国家资源来参与竞争,真民校当然很难与它竞争。

  政府作为一个裁判官,它应该让别人去公平竞赛,而不是自己或者“皇亲国戚”穿一个“黄马褂”来竞赛,这肯定是不行的。我们“冲撞”它,裁判就给红牌,它“冲撞”我们就没事,这是没有道理的。

  个人觉得,营造公平环境,一是要开放信贷市场,向民企倾斜信贷市场。二是要向民企开放资讯市场。信息垄断、信息障碍,那肯定是走不出去,强不起来的。现在没有国际信息,企业不可能参与国际竞争。



       ——《新快报》2009年3月31日别评版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