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气候变化将严重冲击中国农民
 
 英国《金融时报》 杰夫·代尔(Geoff Dyer) 北京报道 2009-11-25
 
 字号
 
 最大 较大 默认 较小 最小
 
 背景
 
 
 
 加入收藏加入收藏 电邮给朋友电邮给朋友 打印本文章打印本文章 写信给编辑写信给编辑
 
 
 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一项新研究显示,气候变化很可能加剧中国北方及东北地区本已
 相当严重的干旱,可能导致这些地区的数千万农民蒙受重大收入损失。
 
 根据这项研究,如果不采取措施准备应对温度上升对上述两个地区的影响,多达3500万农民
 可能损失50%以上的收入。
 
 华北和东北地区包括中国一些主要的谷物种植地区,是中国庞大农业部门的一部分主干。不
 过,这些地区今年经历了半个世纪来最严重的旱灾。在一系列有关气候变化对中国潜在冲击
 的严厉警告中,麦肯锡的研究是最新一例,它突显了北京方面为什么在过去一年开始采取更
 为果断的措施,以遏制中国的碳排放量增长。
 
 此份题为《从面包篮到集尘盘?》(From bread basket to dustbowl?)的报告,是在中国主
 要规划机构——国家发改委,以及中国农业科学院的配合下完成的。
 
 报告称,华北地区受气候变化风险的影响较小,因为地方政府已采取多种措施,限制持续干
 旱的影响。不过,即便是在比较轻度的气候变化情形下,旱灾造成的影响也可能导致中国东
 北农民的损失上升50%。
 
 “东北地区已经处于临界阶段,”麦肯锡常驻北京的合伙人、研究报告主要作者尤茂庭(Ma
 rtin Joerss)表示。“该地区很容易受到气候进一步变化的影响。”
 
 麦肯锡估计,从目前起到2030年,中国每年需要支出250亿元人民币(合37亿美元),以减
 轻干旱的影响,包括投资于灌溉项目、种子工程、水土保持和水库。
 
 尽管这些措施有望避免高达一半的预期收成损失,但中国还需要扩大农业保险,目前此类保
 险仅覆盖25%的农民。
 
 与此同时,气候集团(The Climate Group)中国区总裁、中国气候变化政策专家吴昌华表示
 ,北京方面正考虑在下月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上,宣布中国排放量达到峰值的日期。
 
 她表示,政府的多数顾问提出,2030年至2040年期间的某个日期将是可行的目标。
 
 预计中国将在哥本哈根会议上阐明其碳排放强度(每单位经济产出的碳排放量)指标。
 
 据吴昌华和了解北京方面内部辩论的其他几位消息人士介绍,中国政府考虑的目标,是到2
 020年将碳排放强度降低40%。
 
 译者/和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