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2008年的中国首富黄光裕案胶着纠结之际,名列其后的中国第二富杜双华又因力拓案身
 陷是非之中,为胡润的富豪榜"杀猪"之说再添脚注。但或与黄光裕身陷囹圄不同,杜双
 华也许会因为他"积极配合"中国式"反腐",指控他人索贿,和在"国进民退"大潮中扮演
 一个乖觉的角色而免于刑责。
 
 杜双华模梭两可的证词
 
 所谓中国式"反腐"的特点之一,就是多问受贿,少问行贿。此次力拓案中,山东日照钢
 铁控制人杜双华涉嫌行贿力拓员工王勇一事,引起各方关注。检察官宣读的杜双华的证
 词称:"没有王勇的帮助,我公司不可能有今天的规模。"杜氏同时称,在2007年,他分
 两次将200万美元和700万美元汇入王勇指定的香港私人公司账户。但王勇却当庭翻供,
 辩称,900万美元并不是收受的好处费,而是"借款",并已折合成人民币还给日照钢铁,
 并反复强调要求与杜双华当面对质。法庭驳回了王勇的要求。
 
 而据4月2日《经济观察报》引用力拓案一名辩护律师的说法称,"从一审的结果看,杜双
 华的问题柔性较大,在法院被作为另案处理。"据透露,一审认定这900万美金为力拓公
 司王勇索贿,这可以理解为杜双华不属于行贿,"因为是索贿,所以有可能免责"。但杜
 双华目前不能自由离开山东。
 
 所有公开报道引用的杜双华的证词中,都没有明确承认他是否向王勇行贿以及王勇明确
 向他索贿,只有"没有王勇的帮助,我公司不可能有今天的规模"这句含义十分模糊的证
 言。正是这句证言透露出杜双华的难言之隐:出于良知,他不能违心说王勇索贿;而出
 于压力,他又不能说王勇没有受贿。
 
 
 
 国进民退大潮中的杜世华、兰世立
 
 杜的压力,不仅仅出于力拓案中他的角色。从一定意义上,杜的压力或许正是自金融危
 机以来,国进民退大潮中民营企业尴尬处境的典型写照:要么如黄光裕那样面临行贿等
 各种罪名指控的牢狱之灾;要么像东星集团的兰世立那样,在挣扎中被掏得一乾二净;
 要么乖乖就范,将全部家当让渡给挟公权力之威的国企,换得身家性命的暂时无虞。
 
 在当初建设日钢时,有媒体为杜双华庆幸:"杜双华无疑是幸运的。就在他大张旗鼓开始
 日照钢铁项目建设时,国内另外两家民营钢企正在遭遇'滑铁卢'。江苏铁本被查处,山
 东另外一家准备在钢铁产业上大干一场的民营企业万杰集团因为'步步踏空'而使它的钢
 铁帝国规划胎死腹中,至今身陷泥沼。"
 
 但杜双华的幸运没有持续多长时间,甚至连体味日照钢铁成功的喜悦都没来得及,就被
 人盯上了。
 
 2008年3月,曾与杜双华合作又分道扬镳的莱阳钢铁与济南钢铁组建山东钢铁公司,组建
 一完成就放话:山钢将继续重组日照钢铁和青岛钢铁,"实现山东大钢铁梦想"。
 
 面对国企山钢的强势,杜双华曾千方百计地进行抗拒。据英国《金融时报》2010年3月2
 4日报道,2008年,杜双华曾试图通过以较低的估价,将日照高达30%的股权出让给一家
 香港上市公司来阻止这桩收购。这家香港公司的控股人是中国一名高级领导人的近亲。
 但显然,这位领导虽贵为"高级",但要么已过气,要么没"高级"到最高层,没能阻止山
 钢的强势收购。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面对山钢的步步紧逼,一向低调的杜双华首次高调亮相,
 个人捐款1个亿。当年,胡润在中国财富排行榜中,把杜双华排在了第二位。有媒体猜测
 ,杜双华破天荒地如此高调,是在向山钢示威。
 
 捐款一事,的确让杜双华从幕后走到台前。媒体的关注,也确实达到了"助威"的目的。
 
 
 据日钢集团秘书处副主任方磊说,包括杜双华本人的捐款,日钢共捐现金1.5亿,后来为
 安康家园投入1.8个亿,并且将抚养500多名孩子直到完成最高学历的所有费用。
 
 杜双华接二连三的高调做法,已经对即将到来的这场"国进民退"的重组案形成了强烈的
 阻碍。在2009年9月13号,中央电视台《新闻周刊》对山钢和日钢的重组案也表示了质疑
 。
 
 但这只能是更加激怒有公权力撑腰的山东钢铁。力拓案前脚事发,杜世华后脚签字。若
 说这两件事没有联系,大概天下人没有几个相信的。
 
 东星航空的前车之鉴
 
 力拓案发生于2009年7月5日,胡士泰等四名力拓员工,被上海市国家安全局刑事拘留。
 而这正是山东钢铁这个庞大但效益不好的国企,并购杜双华旗下效益优良的日照钢铁的
 关键时期。力拓案发整两个月后的9月6日,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终于如愿与日照钢铁
 公司签订资产重组与合作协议,抗拒并购经年的杜双华,不得不沉着脸签下字的画面传
 遍了大江南北。天下人公议汹汹,对于这种拉郎配式的并购背后,国企的强势得意与民
 企的弱势无奈,无不报以鄙视。
 
 正如日照钢铁党委书记廖海亭对外所说的那样:"什么'一山不容二虎'啊,我们根本不是
 什么虎,我们连狗都不如!"
 
 在并购协议上签字的杜双华,虽有很多无奈,甚至是愤慨,但比起湖北首富兰世立来,
 他应当暗自庆幸。
 
 在2009年11月底的一次论坛活动中,王石曾感叹道,国进民退抑或是民进国退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进退公平与否,可现在"兰世立人都不知道哪去了"?
 
 作为民营航空的佼佼者,兰世立曾踌躇满志:2005年,获得中国民航总局批准,兰世立
 筹建东星航空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第四家民营航空公司,2005年,东星航空一举签下20
 架空客飞机租购大单,120亿元的大手笔惊动了业界。2005年《福布斯》把兰世立列为中
 国富豪榜第70名,成为湖北有史以来第一名进入该榜前100名的富豪。《福布斯》还以"
 财富新势力"的封面故事大篇幅推介这位企业家。2007年,面对营运良好的状况,兰世立
 对媒体发出了"东星航空现在想亏损都难"的豪言。
 
 但好境不长,2008年初,传出武汉当局要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下称中航集团)收购东星
 航空,而兰世立不愿意被收购的消息。接着从2008年中旬起,有媒体先后多次放风式报
 道东星航空资金链紧张问题。
 
 进入到2009年,形势急转直下。2009年3月14日,应武汉市政府请求,民航中南地区管理
 局决定,自15日起,暂停东星航空公司航线航班经营许可。3月15日,兰世立被小范围监
 视居住,其所涉案件由武汉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处办理。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于3月3
 0日立案受理了通用电气商业航空服务有限公司等六家公司申请东星航空有限公司破产一
 案,于8月26日裁定东星航空破产。
 
 不过,东星停运并非完全出自东星自身的财务问题。据2009年3月17《财经》杂志报道,
 湖北航空业资深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武汉市政府的确希望通过停航促成中航集团
 对东星航空的并购,"武汉市政府从一开始就希望中航集团接手"。
 
 直至2009年底,兰世立才结束监视居住的"待遇"。重获自由的兰世立,面临的却是一无
 所有。
 
 对比兰世立的命运,杜双华应当感叹,正是那一刻签下的字,保全了他的今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