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骗了好几代中国人! 首次揭秘真实的保尔柯察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31-2009 08:21: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真实保尔柯察金:拒绝射击白军 反对肃反
2009-03-11 11:47:13 来源: 中国网 跟帖 45 条

"不久前从档案材料中发现,奥斯特洛夫斯基曾受过法庭的审判。在内战年代,他曾拒绝参加对白军的射击,也反对'肃反'运动"。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在我国曾是风行一时的"红色经典"。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说:"我在这本书里讲的完全是自己的生平"。

中年以上的读者至今还记得:保尔出生于穷苦家庭,当过司炉工,在哥哥阿尔青影响下参加革命,入团入党,参加红军,在战场上受重伤;复员后参加过"契卡"工作,担任地区共青团的领导;由于劳累过度和旧伤复发,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又以惊人的毅力在病榻上创作……他一生经历过3次爱情:初恋情人冬妮娅,后来成了"酸臭的"阔太太;第二次和丽达的友情因偶然误会而中断;瘫痪后和"忠诚的同志"达娅度过最后年月。

真实的原型人物

不久前,一位俄罗斯专家朋友给我寄来他翻译的一份资料——记者斯维特兰娜·萨莫捷洛娃写的《重铸的生平》,刊载于2006年11月26日《莫斯科共青团员报》。这篇通讯记述了作者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外甥女——加林娜·瓦西列夫娜·奥斯特洛夫斯卡娅的一次采访。加林娜的妈妈叶卡捷琳娜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姐姐,也是他晚年病中的"护理保姆",对其情况非常熟悉。女儿从妈妈那里了解到舅舅的有关情况,给读者提供了许多前所未闻的信息。

根据加林娜的回忆:

奥斯特洛夫斯基"出生于军人家庭。父亲阿历克赛·伊万诺维奇参加过巴尔干战争,在战斗中表现英勇,曾被授予两枚格奥尔基耶夫斯基十字勋章。妈妈奥尔加·奥西波夫娜出生于一个捷克林业局主任的家庭,是一个非凡的女性,会讲6种语言,而且写过诗……(尼古拉)根本谈不上是出生于无产阶级家庭 "。

" 尼古拉(在《钢铁》中)把自己的哥哥德米特里(即书中的阿尔青)加以美化了","哥哥童年时在尼古拉心目中是有很高威望的,但是很快他们就交换了角色。长大以后,意志坚强、性格直率的尼古拉扮演了大哥的角色","舅舅是个温柔的人,不希望闹事。看到有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他总是力图躲在一旁"。

"柳博芙·鲍利谢维奇(冬妮娅原型)是一位非常平易近人的、谦虚的女性"。她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思想进步,十月革命后"拥护苏维埃政权,当了一名教师,丈夫遭到了镇压,再也没有嫁人"。她很珍惜和"保尔"的一段感情,"保尔"去世后,曾专程看望加林娜一家。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忠诚的同志(妻子达娅)在结婚后没过几年就离开了他",后来"嫁给了他(即尼古拉)的亲哥哥德米特里","姐姐叶卡捷琳娜成了他(尼古拉)的护理保姆"。

书内书外,两个"保尔"

更使我感到惊奇的是加林娜下面的几段话:

"不久前从档案材料中发现,奥斯特洛夫斯基曾受过法庭的审判。在内战年代,他曾拒绝参加对白军的射击,也反对'肃反'运动"。

"妈妈不止一次地说过,他(尼古拉)在朋友面前经常承认说:'我们所建立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

"我有机会同他的朋友阿纳托里·索尔达托夫谈过一次话,阿纳托里承认说:如果科利亚(尼古拉的昵称)不是在1936年去世,稍后一些时间就会有人'帮助' 他离开人世"。

读完这篇访问记,我受到很大的震撼,脑海中顿时出现了两个"保尔":

一个是我过去了解到的"保尔"——《钢铁》一书中的"保尔"——对布尔什维克党无限忠诚,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工作中奋不顾身,瘫痪后顽强从事写作……他曾经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另一个是今天我了解到的"保尔"——一个有理想、有良知、能辨别是非的真正革命者,不仅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工作中奋不顾身,而且敢于抵制党的错误路线和政策,在晚年进行了深刻反思。他同样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无疑,后一个"保尔""重铸"了他的生平,极大地扩展和提升了他的思想、道德和人生境界,更加值得我崇敬和学习。

"保尔"最终妥协

《钢铁》一书的出版经历了矛盾和曲折。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初稿"完全写自己的生平",几次投稿被退回来,最后投到了青年近卫军出版社。编辑部发现其中许多素材有用,于是派人与他合作。"人们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传记'做了修订',把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变成了偶像、'一个人和革命者的典型'",斯维特兰娜· 萨莫捷洛娃如是说。

《钢铁》一书修改出版后,奥斯特洛夫斯基感觉到,书中主人公保尔与他本人的实际经历有着很大的反差。为了消除当时报刊界对"《钢铁》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自传和生活史"的误解,他在《我的创作经过》一文中特别声明:"这是小说,不是传记,这不是共青团员奥斯特洛夫斯基传","我的小说,首先便是艺术作品,其中我运用了想象的权利,在小说的基础上放了不少实际材料"。这反映出他的内心苦闷与前后矛盾。 (本文来源:中国网 )

网易辽宁锦州凌海网友 ip:60.21.*.*:
2009-03-11 13:20:42 发表
骗了好几代中国人!
回复 支持[121] 反对[5] 举报
网易广东深圳罗湖网友 ip:58.61.*.*:
2009-03-11 14:50:47 发表
我们所建立的,与我们为之奋斗的完全两样……
回复 支持[110] 反对[2] 举报
网易广西南宁网友 ip:220.173.*.*:
2009-03-11 15:55:21 发表
网易辽宁锦州凌海网友(60.21.*.*) 的原贴:
骗了好几代中国人!

网易山东青岛网友(219.146.*.*) 的原贴:
何时光明再次普照大地

何时清天白日再次普照大地

回复 支持[76] 反对[6] 举报
网易山东青岛网友 ip:123.234.*.*:
2009-03-11 14:07:52 发表
感慨!!!!!!
我当时认为他不食人间烟火!!11政治需要啊!!!
政治伪造的历史太多了!!!生活在被欺骗的环境里麻木了!!!
回复 支持[56] 反对[3] 举报
网易安徽合肥网友 ip:220.248.*.*:
2009-03-11 13:19:14 发表
进来前,先把良心喂狗
回复 支持[41] 反对[1] 举报
网易浙江宁波网友 [lansehudeai]:
2009-03-11 16:21:09 发表
逛窑子:动词
二战期间某些人在黄土高坡的窑洞里炕上日。由于'窑洞'这个单词过于俗气,后来为了不俗气而又简单易懂就用"窑子"这个单词。由于为了含蓄地表达以免被他人知道所做的"正义事情",以后去窑洞"工作"就叫做"逛窑子"。其实这个单词是二战时期才有的。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