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叶匡政:社会积怨已成政治砝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6-27-2014 12:05: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社會積怨已成政治法碼?-葉匡政 獨立學者
[00:06] 25/05/2014       

當下,大陸的地方政府對社會矛盾的處理手法,確實讓人看不懂。他們似乎不是想緩解社會矛盾,而是拼命地在不同的群體中製造社會積怨與矛盾。比如抓捕一個浦志強,實質上對整個維權律師界和法學界的良心都是一種損害;逮捕一個高瑜,等於讓那些體制內改革派老人們集體失望;浙江各地拆除基督教堂的十字架,更是傷害了所有基督徒的宗教情感。

這樣的事件舉不勝舉,再如北京對非京籍兒童接受教育的門檻收緊、安徽安慶所謂的殯葬改革砍砸鄉村山區老人的棺材等,雖性質各不相同,但結果只有一個,就是在累積各個群體的社會積怨。至於那些強拆、徵地、維權、罷工等群體性事件,因警察鎮壓而帶來的社會積怨,更是以幾何級的速度在各地快速蔓延。

如此多的讓人無法理解的政治行為,讓人不能不想到,社會積怨正在成為當下的一種特殊的政治工具。很多利益集團、政治派別,可能都在有意識地操縱社會積怨,或以社會積怨作為政治法碼,來達成他們的政治或利益目標。他們將累積和激發社會積怨,視作爭取民眾或破壞對手的手段,他們有時使用恐嚇戰術,有時使用鼓動戰術。由於對社會積怨的不斷刺激,會使公共生活呈現出一種極度的過敏特徵,民眾人人都成了消息靈通人士,整個社會都處在一種集體焦慮中。

最初這種社會積怨,可能只是一些個體或小群體的怨氣或怨恨,但由於模仿、暗示、感染等心理作用,積累久了,它就轉變成一種全社會擁有的集體心理。《史記》就有「積怨畜禍」的說法,民間過去也常言:冤不可極、怨不可積,積怨的危害可謂婦孺皆知。《禮記》孔子有言:「虞夏之道,寡怨於民;殷周之道,不勝其敝。」認為舜與夏代的治國之道之所以好,就在於民眾沒有什麼怨言;而商、周的治國之道就要差多了,毛病數都數不過來。可見民眾積怨自古就是人們理解和判斷政治與社會現實的一種常識性感受,它雖然不是什麼政治術語,卻是人們衡量政治是否清明的一個重要標準。所謂人怨惹天怒,也是古人對社會積怨的認知。

社會積怨首先意味著它可能導致社會衝突,也可能危及社會秩序。一旦這種可能,轉變成現實,社會積怨就演化為了社會危機。社會積怨是社會危機的潛伏與醞釀狀態,而社會危機則是社會積怨的爆發,它的最壞結果就是社會動亂。所以社會積怨,既是對公共生活的一種威脅,也是對現存社會秩序的一種挑戰。

我們多把社會積怨,僅看作是民眾的一種態度,或某種心理選擇,這是遠遠不夠的。它的根源,其實在於社會制度本身。每逢社會制度面對現實世界的深刻變化,無法適應或自我調整時,社會積怨就會大量產生。亨廷頓有個觀點,認為現代化進程會天然地引起社會的不穩定,因為經濟增長雖在以某種速度改善人們的物質福利,但同時卻在以更高的速度增加著人們的社會挫折感。對急劇轉型的中國社會,就更是如此。由於各種社會矛盾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由社會挫折感導致的社會積怨也更為普遍。

有一些社會積怨比較容易解決,它是製度規範層面的,只要我們規範了某些制度,積怨就可能得到釋放。比如高房價、強拆徵地、就業難或環境污染引發的積怨,地方政府與民奪利或執法不公引起的積怨,這些社會積怨只要加快規範社會制度,就可能得以緩解。還有一類社會積怨,是由社會及政治結構所導致的,有一些深層的、基礎性或歷史性的原因,體現為完全不同的價值取向,這一類積怨化解起來就比較困難,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波及面很廣。比如民族或宗教問題引發的社會積怨,社會階層分化或政府正義引起的社會積怨。

如果我們不注意辨析,把這兩類社會積怨混為一談,就可能延緩前一類積怨的解決。前一類社會積怨,開始只是想規範制度,假如遲遲沒有解決的希望,就可能深化為對整個社會及政治結構的懷疑、對執政者核心價值的追問,這就成了一種價值取向上的積怨。價值型積怨,化解起來就非常困難,這時政府無論怎麼做,都難以取得對方的理解或信任。當價值型積怨普遍到一定程度,便會激化社會階層之間的衝突,最後導致狂飆突進式的社會運動。對任何人來說,這都是一場災難。

如果對社會積怨辨析不清,或治之無道,整個社會就像坐在一座活火山上。那些潛藏而累積的怨恨,總會等到一個合適的時機爆發出來。這一點,古人都有認知,西漢的劉向在《說苑》中,說曾說過:「詩云:人而無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意思是:《詩經》上說,一個人品行不端,就會結怨一方。如果民眾對執政者不滿,而這個國家不很快就滅亡的,是沒有過的。

其實,這些社會積怨不僅在摧毀積怨者,也在摧毀整個社會的防衞能力。民眾因此對自身感到混亂,對未來感到恐懼,甚至覺得社會在走向崩潰。人們沉浸在一種普遍而持續的不安狀態中,也會變得冷漠而缺乏責任感,公共生活似乎在朝著一個虛空的目標狂奔。積怨不僅使民眾失去了方向感,政界人士也體現出一種常態性的焦慮。積怨會成為瀰漫在社會中的一個咒語,使所有的信念都處在風雨飄搖之中,支撐這個社會的支柱也會一根根地被推倒。

當下社會正處在一個發展的十字路口,是一個高風險的時代。只有在政治理念上,辨析清楚瞭如此復雜而廣泛的社會積怨,才可能減少社會動蕩的機率,真的做到能洞察現實、選擇未來。社會積怨的不確定,更需要我們有對它認知的確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