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58|回复: 1

杨津涛:抗战期间,国军将领的牺牲与投敌统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3-2018 02:3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抗战期间,国军将领的牺牲与投敌统计 | 短史记

原创: 杨津涛  短史记  3月27日


文 | 杨津涛

抗战期间国军将领的牺牲和投敌,是坊间长期热议的话题。本文就其大致情形略作介绍。

牺牲方面的统计

关于“高级将领”牺牲人数,刘国铭主编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政职官人物志》(春秋出版社1989年),统有125名;茅海建主编之《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收录有少将以上将领80余位;党德文、杨玉文主编之《抗日战争国民党阵亡将军录》(解放军出版社1987年),收录有64名国军将领事迹。目前学界尚缺乏精准的数据,但综合上述材料粗略统计,至少在200名以上,当无可疑。

上述阵亡将领中,军衔较高者,多出自杂牌军。

如西北军张自忠、川军李家珏牺牲时任集团军总司令。此二人同郝梦龄、陈安宝、唐淮源、佟麟阁、赵登禹、饶国华、王铭章、周复等因被追赠上将,成为军衔最高的国军殉国将领。

至于黄埔系,因资历太浅,抗战初期担任要职者甚少。

据国民政府军委会铨叙厅统计,抗战初期经铨叙之正式将官,共有1247人,其中出身黄埔军校者仅92人——直至抗战后期,才逐渐成为师、旅、团级将领的主体。故其殉国将领之较有名者,亦多集中在该级别,如黄梅兴(第264旅旅长)、蔡炳炎(第201旅旅长)、丁炳权(第197师师长)、郑作民(第2军副军长)等。黄埔系阵亡将领平均年龄仅38.4岁,较杂牌军之43.5岁,亦年轻不少。①

其实,最能呈现抗战之艰苦程度者,乃是中下级军官的伤亡规模。据军委会军政部统计,抗战爆发时,国军中下级军官(上校至少尉),共13.4万人。战时伤亡惨烈,中下级军官每年须补充4.5万人。因牺牲至速,正规军校培育已完全不能满足战争需求,及至1943年,军中正式军校出身之将官,已仅剩3758人,余者均来自各种速成班及行伍提拔。②


图:一名阵亡国军士兵的档案
投敌方面的统计

关于国军投敌问题,叶剑英曾说,从1942年孙良诚投敌开始,至1944年6月,“在抗战阵营中投敌将领共有将级军官六十七人之多。”③另据王侃、杨树标的统计,从1939年至1945年,至少有99名国军高级将领投敌。

在投敌将领中,军衔最高者为上将孙良诚,任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游击总指挥,三十九集团军副总司令。孙良诚所属的西北军也是投敌将领最多的一支军队,除孙自带的8名将领外,第128师师长王劲哉,与属下将领9 人;孙殿英、庞炳勋与属下将领11人;吴化文与部下数人,都先后率部投敌。西北军投敌将领共46人,几乎占到国军投敌将领总数的二分之一。④

东北军的投敌将领人数仅次于西北军。东北军的鲍文樾(曾任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谋长、军事委员会办公厅副主任、中将)等三人,在西安事变后寓居上海,因不甘寂寞而投敌。鲁苏战区的第89军副军长潘干丞等,则是率部投敌。东北军投敌将领计有11人。⑤

其他投敌的国军将领多来自地方武装、军统、晋绥军、粤系或中央军。在投敌中央军将领里,除了曾任武汉警备司令的叶蓬在香港只身投汪、第一战区旅长贺凯宪在河南率部投降之外,只有衡阳战役后周庆祥等5人随方先觉被迫降日(后大都反正归来)。他们占到了投敌将领总数的8%。⑥

这些投敌的国军将领,有的是失意后一个人做了汉奸;有的是率部投敌。很多投敌事件发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当时日军加大了对敌后国军的压力。作为游击区的冀察战区、鲁苏战区崩溃,致使鲁苏战区游击纵队副总指挥李长江、江苏保安第八旅旅长杨仲华两部4万人;冀察战区孙良诚所部3万人、孙殿英率所部1万人,全部做了伪军。⑦

投敌将领究竟带走多少国军,无法确知数量。叶剑英在1944年时说,“伪正规军的数量约有三十八万多人,伪地方军约有四十万人,全国共计伪军约有七十八万人,其中百分之六十二是由国军投敌的。”⑧叶的数据不知从何而来。或许是以叶说为依据,《剑桥中华民国史》也称,有“50多万军队跟随这些叛逃的将军离去,而日本人则利用这些伪军去保卫其占领的地区。”⑨

大略言之,非中央军将领构成了投敌的国军军事将领的主体,中央军唯一的一次大规模投降发生在衡阳保卫战中。

1939年11月,冈村宁次在“关于迅速解决日华事变作战方面的意见”中曾判断:

“敌军抗日势力之中枢,既不在于中国4亿民众,亦不在于政府要人之意志,更不在于包括若干地方杂牌军在内之200万抗日敌军,而只在于以蒋介石为中心、以黄埔军官学校系统的青年军官为主体的中央直系军的抗日意志。只要该军存在,迅速和平解决有如缘木求鱼。”⑩

国军在抗战中后期的将领投降问题,似可印证冈村的这一判断。


汪精卫在伪军政部长鲍文樾的陪同下检阅伪军。

注释
①何德廷、辜宗秀:《对抗战时期牺牲的国民党将领的统计与分析》,《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第10期;②《张发奎口述自传》,当代中国出版社2012,P218。③叶剑英:《中共抗战一般情况的介绍(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28、329页。④⑤⑥王侃、杨树标:《论1939—1945年国民政府军将领投敌之原因》,《党史研究与教学》2000年第5期。⑦李桂屏:《抗战时期伪军众多原因的深层剖析》,《文教资料》2009年第22期。⑧叶剑英:《中共抗战一般情况的介绍(一九四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1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第328、329页。⑨《剑桥中华民国史(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650页。⑩《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上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519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