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8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全套历尽了波折,才得以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1-25-2019 22:59:3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全套历尽了波折,才得以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 | 短史记

原创: 谌旭彬  短史记  2018-05-16
文 | 谌旭彬

1964年,河南省共计分配得到安全套约1300万只。若全部平均分配下去,该省每对育龄夫妻约可分得不足1只。①

1975年,湖北省共计分配得到安全套约1800万只。若全部平均分配下去,该省每对育龄夫妻约可分得不足2只。②

转机出现在1982年。

这一年,联合国人口基金援助天津乳胶厂237万美元,为中国引进了当时最先进的安全套自动生产线,使该厂的安全套年产量,从6000万只,迅速攀升至2亿只。稍后,联合国又资助广州第十一橡胶厂、青岛乳胶厂与乳胶工业研究所,使这三家工厂的安全套年产量提升至5.5亿只。到1986年,中国的安全套年产量达到了12亿只。③整个产业也基本脱离手工作业,进入全自动生产。

提升的,除了产量,还有质量。

1980年代之前,中国生产的安全套,性质仍相当于民国时期流行的“如意袋”——橡皮甚厚,洗净后以滑石粉保存,可反复使用。


图:民国报刊上的“橡皮如意袋”广告

1958年的《人民公社保健员手册》,即是如此介绍当时的安全套的:

“一种用薄橡皮做的袋子,也叫做保险套或如意袋。……取下套子,用布包起来,第二天用冷水洗干净,擦干,抹上滑石粉,卷起来,放在阴凉的地方,以后再用。”④

关于重复使用,中国红十字会1957年编纂的《红十字会员卫生常识》的表述要更为准确一些。该书要求使用后须“用湿手巾包好”(而非用干布包裹),次日再“用温水洗净”(非用冷水),洗涤时须装水检查“是否有破裂”,确定可用后再“把它擦干,撒上滑石粉,卷好、包好,放在阴凉处,留待下次再用”。⑤


图:五十年代出版的《人民公社保健员手册》与《红十字会员卫生常识》封面

进入到80年代,医学界开始讨论滑石粉与女性卵巢癌之间的关系。中国的安全套生产,亦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淘汰了滑石粉隔离剂,使用白炭黑或改性淀粉取代,并加入少量甲基硅油。这种新的安全套,质地柔软、透明度高、润滑性好,迥然不同于之前的“如意袋”。

同时获得技术改进的,还包括安全套之外的其他避孕药具。

据国家医药管理总局1981年的一份报告,在与联合国合作之前,中国避孕药具的生产技术相当落后,对工人的身体伤害极大,导致工人抗拒生产任务。报告称:

“目前,避孕药具生产中问题很多,主要是,厂房简陋,设备落后,密闭性差,有些药品生产中劳动保护问题严重。加之机械化程度低,手工操作多,使工人引起严重的异性化反应,症状有:(1)女性月经紊乱,周期延长,突破性出血,不孕、变异、乳房胀痛;(2)男性乳房肿大,且硬而触痛,阳痿、胡须脱落;(3)血象异常,肝功损伤;(4)头晕恶心,胃口不适,皮肤瘙痒,视力模糊,直接危害工人的身心健康。长期操作还会通过衣物扩散污染,而危及家庭成员。同时,由于厂房简陋,又未作三废处理,有害粉尘及废气、废液排到工厂周围,危及周围居民的健康。加之有的避孕药具产值低,利用少,甚至亏损。安排生产避孕药具的计划,工厂不愿生产,工人不愿操作。近几年来,都是当作政治任务来安排。”⑥

通过与联合国的合作,以联合国援建的项目为标准,一批相当数量的中国避孕药具生产厂家得到改造,成为了“符合国家药物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GMP)要求的企业”。


图:天津乳胶厂八、九十年代生产的安全套

产品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并没有能够让安全套在80年代得到普及。

1985年的官方统计称,在中国仅有3.2%的人使用安全套;1986年的另一份官方统计则声称,全国使用安全套者共计489万人。

这种难以普及,与安全套长期被管理部门控制在手,无法作为一种正常商品出现在市场之上,有直接关系。

1986年,考虑到无法跟踪流动的打工者,相关部门终于首次允许在少数大、中城市的医疗单位作“有价零售试点”。但“零售”所产生的销量非常有限。

1992年,当一名叫做文经风的青年计划开办“中国第一家性用品商店”时,他首先遭遇的问题,就是安全套无法作为一种正常商品公开销售。他回忆道:

“当我把性商店的想法和公司的员工商量时,他们异口同声地说我疯了。一是避孕套当时主要由国家下发,不可能像商品一样到商店里出售。二是除了避孕套外,国内是否有足够种类的性商品能够支撑起一个专卖店。三是国内从没有人开过性商店,说明这样做有很大的风险。”⑦

因为得到政策的特殊支持,文经风能够合法销售安全套,得了一个“北京套爷”的绰号。同期出现的其他成人用品商店,则多有销售“野套”者。


图:文经风开办的“中国第一家性用品商店”,曾将门店分为男、女二部。

直到1999年,政策才正式取消计生委对安全套的垄断资格,对其生产与销售实施资格审定,并将审定的权力移交给药品监督管理局,企业只要取得合法资格,即可进行安全套的生产与销售。

从这一年开始,安全套终于成为了一种可以公开出售的正规商品。

但枷锁仍未完全解除。

这枷锁,既来自观念层面,也来自政策层面。

1999年,安全套售卖机首次进入清华大学等高校,引起相当大的反对之声。该年11月,《长江日报》针对武汉在校大学生的一次采访显示,“50%的学生反对在校园内出售安全套,25%的学生赞成,10%的学生对此无所谓,15%的学生不愿对此问题发表看法。”2004年,湖北教育厅要求高校积极配合在学生宿舍设立安全套售卖机,以“控制艾滋病、性病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但相当数量的高校选择拒不执行。2008年,上海欲在全市61所高校推广自动售套机,结果也只有13所响应。⑧


图:2006年,媒体报道“中央一套”被抢注成了安全套商标

1998年10月,广州的公交车上,出现了中国第一条安全套户外广告,广告词是“杰士邦,无忧无虑的爱”。该广告只存活了33天。1999年11月,央视《中国人口》栏目播出公益广告,宣传“安全套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但仅播出一天即被撤下。2000年,“杰士邦”在武汉长江大桥附近的建筑物上悬挂大型户外广告,亦仅坚持了20多个小时。2002年,福州汽车南站过街天桥出现两块安全套广告,共存在了约5天时间。……⑨

安全套不被允许做广告,缘于1989年国家工商管理总局曾下发过一则《关于严禁刊播有关性生活产品广告的规定》。该规定中有这样的内容:

“一些地区出现了有关性生活产品的广告……这类产品向社会宣传,有悖于我国的社会习俗和道德观念。因此,无论这类产品是否允许生产,在广告宣传上都应当严格禁止。”⑩


图:1989年《关于严禁刊播有关性生活产品广告的规定》

安全套最终能够突破上述禁令,与中国的艾滋病感染者每年以高达3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一现实有直接关系。

2004年,卫生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出《关于预防艾滋病推广使用安全套( 避孕套)的实施意见》,支持用公益广告的形式,在大众媒体上宣传“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我们今天可以在商场、商店、超市和便利店轻松地买到想要的安全套品类,正是上述《意见》支持下的结果。

该《意见》坦率承认:商业营销,才是“推广使用安全套的主渠道”。

这无疑是一种观念上的巨大进步。


图:2006年,南京街头出现调侃世界杯的安全套广告

注释
①河南省商业厅编,《河南省商品流转统计年 1964》,河南省商业厅,1965,第428页。河南省人口,参见1964年第二次人口调查数据。②湖北省商业局,《湖北省商业局系统统计资料1965-1975年》,1978,第1165页。湖北省人口数据,参考1976年的人口统计。③《当代中国的计划生育事业》,当代中国出版社,1992,第234页。④华宏顺 、胡启邦、吴爱娣/编著,《人民公社保健员手册》,科技卫生出版社,1958,第117页。⑤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编,《红十字会员卫生常识》,科学普及出版社,1957,第45页。⑥国家医药管理局,《关于避孕药具生产情况和问题的报告》(1981年2月13日),收录于:《医药工作文件选编 1978-1988》,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89,第460~462页。⑦文经风,《禁果1993:我和我的性商店》,作家出版社,2008,第11页。⑧《新闻调查:安全套走进大学校园》,长江日报1999年11月19日。⑨吴露萍/编著,《与安全套同行》,海天出版社,2006,第190~193页。⑩《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严禁刊播有关性生活产品广告的规定》,工商广字〔1989〕第284号1989年10月1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