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2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明远:私产焦虑与“定心丸”《人民日报》史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8-15-2019 00:37:5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
王明远      朝阳门六号院

我们经常在媒体看到“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农民吃下定心丸”之类的话,看得多了,不禁思索:“定心丸”一词从何而来,到底”吃“了多久了。笔者好奇,在《人民日报》上利用大数据检索了一番,结果大吃一惊,原来自从《人民日报》创刊起就有群众吃“定心丸”的报道,70年来一共1840篇报道的标题或内容含有“定心丸”。

并且有意思的是,从《人民日报》创刊始初,“定心丸”一词就是跟人民的私有财产绑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但凡有”定心丸“的报道,都是跟老百姓对被侵占或没收私有财产有关,也从侧面看出社会关于私有财产的忧虑自40年代末至今贯穿始终。

比如,这篇1948年5月11日《人民日报》的报道,标题是《南山后学习纠“左”指示 群众说:“这真合咱老农民的心” 》,内容是关于中央纠正土改”左“的错误,制止随便没收农民财产和工商业资本的,报道说:

日前,工作组于夜晚召开村民大会,高声读了报上登载的中央局给太岳区党委“坚决纠正左倾冒险主义”的重要指示,并详细解释后,到会的男女老少,特别是中农群众听着,象是吃了一付“定心丸”,情绪很高,争相热烈发言……李里付兴奋的说:“以后有了明白规定,不但不能斗中农,斗错的还得补偿。还有不管任何人的工商业都要保护,这是对咱农民有利。共产党这样政策真好,对打蒋介石比用十万军队还强,能把敌占区的人都争取回来。”有的说:“这个指示要早下来,咱村家家早动弹,保险能多打一百五十石粗粮。”



1948年5月11日的《人民日报》

看来1948年的农民就懂得,只要保护好私有财产,就能调动劳动力积极性。再一篇是1949年5月26日《人民日报》的文章《平津工商业的新生》,作者是大名鼎鼎的民族资本家、民主人士章乃器,他在文章里面说:

刘少奇先生在天津告诉大家:在新民主主义的中国里,凡属从事于有益国计民生的生产事业的民族资本家,即爱国的资本家,并不是可耻的,而是光荣的,共产党和无产阶级是把他们当作革命的和建设的友人之一,新政权的组成分子之一看待的……他这一席话,使得苦闷的资方吃了一颗定心丸,服了一剂清凉散。很快的,东亚企业公司的主持人宋斐卿先生就来了一个响应,以扩大生产,添设织麻第二厂来答复这一个号召。思想上青黄不接的时代显然是过去了。

这个事情指的是刘少奇于1949年4月10日到5月7日之间奉中央命令在天津召集工商界人士谈话,提到了几点:一是“剥削用功”,二是私营企业与公有企业长期并存,三是民族资本家是“自己人”。



1949年刘少奇同志发表著名的“天津讲话”

然而,无论是土改给农民吃的“定心丸”,还是建国初期给资本家吃的“定心丸”,并没有持久,很快到1952年就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整个社会的私有财产都被没收了。“一大二公”的体制一实行就进入死胡同,中央一些头脑清醒的领导人如邓子恢等又开始在私有的问题上做文章,提出了”包产、包工、包成本和超产受奖”即“三包一奖”来激发农民积极性,但是农民害怕再一次像”入社“一样被共产,1960年10月18日的社论《三包一奖”必须坚持》希望消解农民的担忧 ,写道:

今年“三包一奖”能兑现,社员就像吃了“定心丸”就会再接再厉,千方百计争取秋收更多超产;而明年“三包一奖”方案的制订,也就会更加鼓舞社员的信心,为明年更多超包产积极地完成秋种计划。

1979年以后,《人民日报》的提及的“定心丸”明显多起来,显然是中央开始重视和鼓励人民的财产自由权,不过整个80年代的“定心丸”还是围绕土地承包责任制的。1982年,中央制订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在胡耀邦和万里的力主下,提到“两不变”,即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实行生产责任制长期不变。5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送上一颗定心丸》:

老姜从荷包里掏出中共中央批转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笑了笑说:“党中央早给我们定了音,两个长期不变,我们要带头学习,带头宣传,给社员送上一颗定心丸!”

进而,1982年12月新版《宪法》首次把责任制写入国家根本大法,12月1日的报道《来自各地农村的人大代表发言 赞成把实行责任制写进根本大法》,写道:

出席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来自各地农村的代表,在分组审议宪法修改草案中,对宪法修改草案明确写上“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责任制”,议论热烈,表示衷心拥护。他们说,把这一条写进了根本大法,我们农民吃了“定心丸”,可以放心发展生产了。



《人民日报》对农民财产权的相关报道

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改革深化到城市和工商界,“定心丸”则是集中于非公有制经济。并且越到党代会和“两会”的时候,提到的越多。比如,1997年的“十五大”闭幕后,9月27日报道《 “我们吃了定心丸”》:

(民营企业家认为)认为,十五大报告中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论述及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论述,使我们吃了定心丸。作为民营的市场中介机构,在过去几年的发展中虽然得到国家的鼓励,但一落到基层,难免担惊受怕。这次组织员工深入学习十五大报告之后,感到非常振奋,认为党对公有制实现形式的理论突破,对今后的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都会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2002年的“十六大”闭幕后,《人民日报》竟然又出了同样标题的报道,只不过标题加了一个“!”,11月12日的报道《“我们吃了定心丸!”》说:

在湖南省浏阳市文家市镇五神村港丰出口花炮厂厂长办公室,文家市镇党委书记黄文先与港丰出口花炮厂厂长丘元平正在交流学习江泽民同志十六大报告的体会。

丘元平说:“听了这个报告,我像吃了定心丸。1987年,我开始在外面经商……但长期以来,我一直担心,不知发展私营经济的政策会不会变?听了江泽民同志报告里有‘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句话,我心上的一块石头落了地!”

近年来关于民企吃“定心丸”的报道越来越密集,几乎每次党代会和“两会”之后都有报道,并且都有采访的重量级企业家出来表态。比如,2012年“十八大”闭幕后,《报告指方向 民企干劲足》(《人民日报》12月4日)中说:

11月15日上午,在红豆集团会议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座谈会正在热烈进行,主讲人是十八大代表、红豆集团党委书记、总裁周海江,与会人员是集团党员干部代表。周海江说,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听到这里,国际公司总经理戴敏君说,十八大报告让广大民营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们干劲更足了。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关心民企的发展和成长,他做出的多次重要讲话也得到积极回应。2016年”两会“期间《人民日报》更发表了特别报道:《八位民企巨头集体点赞 总书记讲话点燃创业激情》(《人民日报》3月15日):

(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委员)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党和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视和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信任,心里暖洋洋,肩上沉甸甸……给民营企业家吃了一颗“定心丸”,消除了大家的顾虑,进一步明确了民营企业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明确了非公经济的发展方向。

“信心”和“定心丸”屡次被提及,这些显然与国内民企面对的投资环境恶化,民企开始用脚投票,选择去海外投资和企业家个人纷纷海外移民有关,也反映出中央领导人对此事的关心和关注。

通过研究《人民日报》70年来提及“定心丸”的报道,笔者发现几个耐人寻味的事情:

第一,吃“定心丸”的对象主要是民营企业、农民、外资企业,而从来没有国企、干部。这说明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虽然这些”体制外“的公民和企业的经济力量有了较大发展,但是依然还是处于弱势地位,还是有可能随时受到公权力的伤害,而体制内的个人和企业显然没有这种担心。

第二,“定心丸”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进一半文章是2007年以来发表的,尤其是2016年以来的不到三年时间,《人民日报》就出现“定心丸”371次,平均每2-3天就给读者传达一次“定心丸”,这说明社会各阶层的焦虑水平越来越高。

第三,中央喉舌,乃至最高层领导人一直为社会传递信息,给予大家“定心丸”,但是大家却一直不能“定心”。侧面说明我们有关部门的政策执行力有很大的问题,迫切期待能够有关部门能够落实领导人的重要指示,以实际行动化解大家的忧虑,增加社会对未来的信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