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晓岚: 王二小 真有这个人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4-12-2009 10:06: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关于《晋察冀日报》的一则误传
作者:王晓岚  网络编辑: 李蕾


有一天晚上,北京一位同志给我打电话,问我有没有看到过《晋察冀日报》上关于王二
小的报道,我说没注意过。他说他已经翻遍了1942年以前的《晋察冀日报》,就是没有
找到有关报道。放下电话后,我便向社科院专门研究晋察冀文艺的同志打电话请
教。他立即回答说:是先有的歌,歌词作者方冰在一次座谈会上曾经专门谈到过这首
歌的创作过程。我又打电话转告给了北京的那位同志。
    事情本应至此就结束了。但近来关于《晋察冀日报》曾经在一版报道过王二小的
事迹的说法,却在网上沸沸扬扬,很多报纸也卷入其中,无一例外地报道说:王二小牺
牲后,“《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根据这篇
报道,在1942年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鉴于其影响之广泛,深感有更正的
必要。
    一、对于误传的追踪:
报纸上关于《晋察冀日报》曾经报道过王二小事迹的说法,较早的文章有王兴农先生
分别发表在1997年10月17日《河北日报》和同年11月8日《光明日报》的《寻找二小放牛
郎》、《寻找王二小》。两篇文章均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曾任晋察冀边区青救会儿童部
长兼任边区童子军理事会副理事长的徐光同志说:“他当儿童部长时,曾接到一个县
青救会的报告说,他们那里在“反扫荡”中,有一位13岁的放牛娃王二小,把鬼子引入
我军埋伏圈,全歼敌人一个中队。王二小不幸被敌人杀害,英勇牺牲。他立即将这个
报告改写成一条消息,在《晋察冀日报》一版上发表。”
    5年后,《中国教育报》2002年9月17日第5版在《重唱寻找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一文
中却说:老作家陈模和在抗日时期担任晋察冀边区青救会儿童部长的徐光同志一道,
“走访了河北省的平山、易县、顺平等地,最后在涞源找到了王二小的踪迹。保定市
的离休干部张士奎老人,在抗日时期曾任涞源县青救会干部。王二小在反“扫荡”斗
争中,把敌人引进埋伏圈而自己壮烈牺牲的材料,就是他报道给边区青救会的。当时
的《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条消息。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就是根据这
篇报道,在1942年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根据这两篇报道,两位老人都说
自己曾给《晋察冀日报》写过王二小的有关报道, 并在一版登了出来。
    在以后的媒体报道里,大都介绍说是张士奎报道给《晋察冀日报》的,并说以前人
们都认为歌曲中的王二小不过是个民间传说、艺术形象,但如今证实他是一个实实
在在的人物,家就在河北涞源上庄村。河北涞源还为二小立了块英雄纪念碑,并建了
一所王二小希望小学。
    就连词作者方冰的女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说:“许多人都以为“王二小”是个民
间传说,或只是个艺术形象,事实上1942年在河北省的一个村庄里确实有一个叫王二
小的13岁儿童团员把敌人带进了包围圈。不久之后《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这
条消息,她的父亲方冰和曲作者劫夫很快根据这篇报道,创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
郎》。”这似乎构成了一个确凿的事实,即:王二小确有其人,《晋察冀日报》曾经在一
版刊登过他的英雄事迹。但迄今为止,人们谁也没有看到过那张报纸。
    2005年8月3日,《解放军报》第三版发表《歌唱二小放牛郎》,说王二小实际上是阎
二小,是河北省平山县滚龙沟村人,“1941年9月,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根据采访
平山南滚龙沟13岁的抗日小英雄阎福华的事迹,与作曲家劫夫合作创作了歌曲《歌唱
二小放牛郎》。”文中介绍阎二小当年的小伙伴史林山回忆说:“就在二小牺牲的第二
天,住在附近两界峰村的一名西北战地服务团的记者,后来我才知道他叫方冰。找到
我采访有关二小的事迹。一个月后,报社一位姓郑的同志来到我们大伙中间,教我们
学唱一首儿歌:‘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
牛,放牛的孩子王二小……’这首歌没教完, 我们就‘哇’地哭了,一边哭一边和他争
论。我们说,放牛的孩子明明是阎二小,为什么编成王二小?郑同志给我们解释说,孩
子们,这是音乐作品,是要经过改编的。再说,你们不是叫二小“孩子王”吗?所以就叫
他‘孩子王——二小’。经他这么一解释,我们才安静下来。”近来,平山县也为二小立
了块纪念碑。
    那么,到底王二小是一个真实的人物还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晋察冀日报》究竟有
没有报道过王二小的事迹?方冰当年是否采访过史林山?
    二、 对于事实的考证:
    根据《晋察冀日报》刊登过王二小事迹的说法和报道,很多人都试图查找原报道,
结果均无果而终。
关于《晋察冀日报史》有无记载,也说法不一。
    王笠晖先生为了查找当年报道王二小牺牲的新闻资料,“特请晋察冀日报的老报
人秦永川同志帮助我翻查了1942年以前数年的该报,均未发现有关王二小牺牲的文
字记载。笔者1997年担任《晋察冀日报社论选》一书的责任编辑,在50万字的文稿中
也没能找到有关王二小的一丝痕迹。就连由晋察冀老报人们编写的《晋察冀日报史》
中,也只提到该报发表过‘狼牙山五壮士’牺牲的长篇通讯《棋盘陀上的神兵》和歌曲
《歌唱二小》,而只字未提及该报曾刊载过王二小牺牲的消息。 ”他由此推断,“所谓
《晋察冀日报》刊发过王二小牺牲消息的说法,实属当时误传或事后误记。”
    中国红色旅游网2004年4月2日曾发布一篇文章《王二小原型——阎二小》称:“1992
年出版的《晋察冀日报史》对此事有详细记载。”
    笔者查阅了一下该书,发现王先生和红色旅游网的说法都不完全正确。首先,
《晋察冀日报史》一书出版于1993年。其次,《晋察冀日报史》并不是只字未提该报曾
刊载过王二小牺牲的消息。该书第122页有一段这样的记载:
    “关于老百姓智斗日寇的报道很多,对群众的鼓舞很大。从放牛娃王二小迷惑敌
人的壮举中,可见一斑:平山县一个放牛娃,十三岁的王二小,1941年9月16 早晨去山
坡放牛时,把进山‘扫荡’的一队敌人,带进了八路军的伏击圈,突然我伏兵四起猛攻,
把那队敌人全部歼灭。英雄王二小惨死在日寇的刺刀下。当时隐蔽在附近山沟里的
一批干部和老百姓几千人得救了。王二小的英雄事迹传到每个村庄、每个机关、每
支部队,大家含着眼泪,颂扬二小放牛郎。党报上发表了音乐家劫夫与诗人方冰创作
的颂歌《歌唱二小》(登在1942年元旦副刊《老百姓》上),迅速在广大群众中传开。英
雄王二小牺牲了年幼的生命,可是,‘他的脸上含着 (歼敌)的微笑,他的血染红了蓝
的天’。”
    这一段记载一没有说明刊载的日期,二没有文章的题目,所叙述的完全是歌词的
内容。从严格意义上说,它记述的是一首歌,而不是新闻报道。但在段首却冠以“老
百姓智斗日寇的报道很多”,紧接着就举王二小的例子,很容易使人产生误会。说它
是误记,不如说它是记述含糊。
关于王二小,歌词作者方冰曾不止一次地说他“是个复合人物,是综合许多可歌可泣
的人物故事,创作出来的。”
    曲作者李劫夫的女儿也介绍过这首歌曲的创作过程。她说:“这是个虚构的故
事……反扫荡之后,爸爸和战友方冰叔叔商量:我们经历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事情,我
们写点故事歌不好吗?歌颂那些在敌人面前不屈的英雄们,使他们的事迹得以流传,
教育后来的人。于是方冰叔叔很快就写出了《歌唱二小放牛郎》和《王禾小唱》两首词
来。”
    由于李劫夫和方冰先后过世,关于王二小的确切身份和歌曲的创作过程,我们只
能从词作者生前所留下的文字记载中查找权威解释。
    方冰本人1995年在《新文化史料》第四期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为《〈歌唱二小放
牛郎〉故事歌的产生》;在1997年《平山党史资料》第七辑上发表过《关于〈歌唱二小
放牛郎〉》,详细介绍了歌曲的创作过程。他说:“一天我和劫夫坐在房前的台阶上晒
太阳,谈起这大半年各自的经历,可歌可泣的人物和故事,实在太多了,彼此都感叹不
止。于是大家相约把那些动人的材料写出来,纪念英雄们,也激励大家,同时给后人
留下一个时代的见证。当时文具纸张奇缺。我取出一支钢笔尖,插在高梁杆上,蘸着
红药水,在一张麻纸上写出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等两个故事歌词。劫夫很快谱出曲
子来了。第二天教给村剧团的孩子们唱,一下就传唱开了。”事实上,几天以后冀中
军区召开了一个庆功大会,由抗敌文工团公演了这首歌,歌曲便流传开来。“《晋察冀
日报》知道了,很快就发表了这首歌”。尽管方冰在几次回忆中关于细节的描述有些
出入,但在核心内容上却是一致的,即:王二小是一个复合人物,是抗日根据地众多小
英雄的综合的艺术形象。所以《晋察冀日报》不可能报道过这个虚构人物的事迹。
    那么词作者方冰当年究竟有没有采访过阎二小的小伙伴呢?我们仍然可以从方
冰的回忆文章中找到答案:“1941年我们在分散下去参加反‘扫荡’之前,住在一个叫
两界峰的村庄,位于郭苏河的上游高山脚下。大家约定反‘扫荡’胜利后,还回这里集
合。那时信息非常不灵,我回来得最晚,就传说我已经死了,但我终于回到了两界
峰。”很显然,方冰同志是在反‘扫荡’胜利之后回到的两界峰,不可能在阎二小牺牲
的第二天就去采访他的小伙伴。所以如若当年采访史林山的记者果真名叫方冰,则
彼方冰必非此方冰。
    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之所以引起许多推测和误传,是因为相关记述有许多矛
盾之处。仅歌曲创作的时间就有1940年和1942年两个说法。《晋察冀诗抄》上注明,
该诗“写于1940年秋季反‘扫荡’以后,当时住在晋察冀边区平山县两界峰”。经查,
1940年为冬季反“扫荡”,至1941年1月1日以克复阜平城为胜利标志。所以此处必为
1941年之误。而《解放军歌曲》1992年第二期注明该歌曲创作于1942年,由于有报纸
实物作证,其错误不纠自明。
    方冰个人的回忆也有矛盾之处。如在河北省诗歌创作座谈会上,方冰说自己“不
到十分钟就写好了全部歌词”,在《〈歌唱二小放牛郎〉故事歌的产生》一文中又说
“用了大约一个小时的时间”,使的是“半截铅笔”,而在《关于〈歌唱二小放牛郎〉》一
文中又说是用“一支钢笔尖,插在高梁杆上,蘸着红药水”写的。这些均属于细节上的
记忆误差,在“二小是个复合人物”这一说法上,老人是前后一致的。
    《歌唱二小放牛郎》传唱开来以后,阜平县、唐县、平山县等都说是他们县的。
对此,方冰说:“你们不要争,你们每县都有这样的好孩子。”
    有些地方为了证明歌词中唱的二小是本地人,都说本地二小是9月16日牺牲的。
还有的说9月16日是阴历,于是,二小牺牲的日子或被说成是1941年的11 月4日,或被
说成是1942年的10月25日,这些都无非是从歌词里推导出来的。有的人纳闷:歌中说
二小牺牲的时间是九月十六,“而当地老乡回忆则是在一个雪天”。
    事实上,当年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到处都活跃着儿童团员的身影,无论是在河北
平山、完县,还是行唐、涞源以至于山西都涌现出了王二小式的少年英雄,正是他们
的英雄事迹给了作者创作的灵感。
但是,《晋察冀日报》没有报道过王二小的事迹则是肯定的。词作者方冰、曲作者劫
夫,也不是根据那篇所谓的报道创作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作者单位为河北省社会科学院)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