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 BBS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如何真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6-7-2009 11:1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文通过一路BBS站telnet客户端发布

[<div class="entry-body">[<div>[<div class="item-body">[<div>历史研究怎么可能做到100%的真实?
想想1000年后的历史学家会怎么书写我们这个时代吧。他们将会参考哪些资料?是人民日报还是南方周末?是新浪还是牛博?是紫阳回忆录还是小平传?即使他们把左派右派中间派的媒体研究一个遍,把所有名人的传记背得滚瓜烂熟,可还会错过N多的草根博客和类似天涯这类讨论版,很多人认为那里面才是真的历史……
总之,因为历史资料不可能收集齐全,所以历史研究也就不可能做到100%真实。所以我说,判断一个历史学家的好坏,不是看他收集的资料是否齐全,而是看他整合资料、分析问题能力的高低。
——————————————-
前两天我读到《南方人物周刊》李宗陶写的一个[<a target=_blank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infzm.com/content/26904">关于曾国藩的封面故事[</a>,非常受用。李宗陶在很多方面和我正相反,但她是我信得过的记者,我总能从她那里学到很多有用的新知识。
文章太长了,只摘几段:
开头
将书包斜挎在身后,像鸭群一样走在小路一边的小学生,在往富厚堂去的路上遇见好几拨。初春的双峰县荷叶镇正下雨,空气清甜,柳条抽出嫩芽,远山笼在薄雾里,曾国藩百年后的湘乡依然是农耕样貌。
1875年7月初,《伦敦日报》北京通讯员报道:
大清国的教育从孩子们很小时就开始了。在大街上,你可以看到稚嫩的小男孩们抱着满满一包书去上学,他们的书包通常只是个蓝色的布袋。
这位英国记者参观过的一所乡村小学堂里放着一具新的柏木棺材,上面贴着红纸,纸上写着“喜”字,取升官发财之意。
全体孩子在同一时刻扯着他们最大的嗓门在叫喊,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正在朗诵的课文背诵下来。他们正诵读的都是大清国的经典著作,譬如孟子的作品。想象一下,在一个乡村学校阴暗潮湿的屋子里,孩子们正在读柏拉图、荷马等人的著作,而且要凭记忆把它们背下来……
洋务之痛
咸丰十年岁末,曾国藩在一道奏折中说“将来师夷智以造船制炮,尤可期永远之利”。次年,他附和奕向洋人买船炮、用来剿洗太平军之议。“不怕柴狗子,只怕洋鬼子”,他在家书中的心里话道出了真正的威胁不是太平军,而是西方列强。当他在书札中写下“海国环伺”四字时,应该已经意识到这是二十四史里从未出现过的大危机。
杨国强教授说,曾国藩是一个识时务者,但又背负着几千年历史的沉积。在今日统称“洋务派”的人中,他是第一个师法西洋新文化的人,心中又眷恋着旧文化。他第一次看到西洋千里镜,惊羡之余,联想到的是如何“超凡入圣”的进德之功。一面开风气之先,一面又恪守着士大夫的传统情感,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年。1872年他在日记中留下这样的话:“内人病日危笃,儿辈请洋人诊视,心甚非之而姑听之。”
弱国外交
清朝最后20年乃至民国,“醒狮”二字渐在民间流传开来。但有时,用得并不严肃,如在民国小说《人海潮》里,作者就将这二字赋予一位孔武有力的新派女学生。而在国外,舆论对这两个字也时有讥讽——
1894年12月13日《伦敦每日新闻》天津讯:
把大清国说成是被抑制了气息的睡兽、如果将她吵醒将会非常危险的说法是多么地流行。商人们担心她有可能节制一部分利益来源而礼让三分;列强们(除了日本和俄国)阿谀奉承的态度又养成了这个国家的人夜郎自大的感觉,并一天天持续和发展下去。
———————————–
前两天,我有幸和张宏杰吃了一次饭。我以前没看过他写的那本《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还是柴静MM向我推荐了他。一见之下,觉得这是一个非常踏实的人,话语不多,但诚实得让人汗颜。蒙他送我一本书,《乾隆皇帝的十张面孔》,我刚看了个开头,甚是喜欢。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本书的[<a target=_blank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zhanglixian.net/blogs/pigu6/archives/133835.aspx#comments">前言[</a>。
因为我也写过历史书,所以对他如何收集资料感到十分好奇。我写民歌史时不太可能采访到当事人,也不太可能获得太多的一手资料,所以大部分资料来自歌手传记。张宏杰告诉我,虽然他查阅了不少原始古籍,但他的资料来源大部分也是来自其他人写的书,这就存在一个取舍问题。我看了这本书的序言后相信,张宏杰的思路是正确的,所以他对资料的取舍应该是可信的。
————————————–
顺便提提另一篇文章,就是发表在《读库》0806上的《近代中国电报八卦》,作者马伯庸。这篇文章写得非常有意思,从一项技术(电报)入手,写通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虽然这位作者的民粹主义思想非常强烈,言语中的偏向很明显,但这不妨碍我从这篇文章中学到了很多知识,所以也值得向大家推荐。
[</div>[</div>
[</div>
[</div>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